Dec 30, 2011

新岁希望

岁末回望
不免俗期盼
明天升起的太阳
会比昨日沉去的炎亮
来岁日子过得更强

深深明了
日日的太阳
不都一个样
日子也人意差强

依然
年年盼
岁岁望
盼到白发年年多几条
望到裤头寸寸添上腰

新岁在望
不盼白不盼
这回想要
精力充沛粗腰变苗条
口袋装上百万奖金钞
哈哈
极妙

Dec 13, 2011

惊速公路

上次到北京,是七个月前。

公司在京西北五环外的海淀科技园区,最近的地铁站是13号线的上地站,天天上下班都使用那个地铁站。七个月前,地铁站的西面是一个商品房小区,东面则一直是一大片林地,种的满满的白桦树。这一大片的白桦林,是忙碌的镇定剂,是枯燥的兴奋药,是紧张情绪的缓冲带。上下班在月台上等候班车或鱼贯出站时,稍微的张望一下,总有某种程度上的疗效。

它,冬天尽是灰白色夹杂斑点的个性枝干,春天尽是嫩绿的清爽景象,夏天都是风儿奏起的沙响,秋天都是金叶飘舞的辉煌。

今次访京,惊见庞大的铁索吊桥平地拔起,架上一条通往新疆的高速公路。它像一条巨蟒攀爬大地,硕大身躯所经之地的生灵无一生还,那片白桦园地当然也免不了受其摧残,只剩一片灾难后的荒乱。

心里有无限的感慨,惊奇的建设破坏总是比白桦的生死快。总是如此贪得无厌的为了方便和效率,一次次的冷水煮蛙,毫无远视的慢慢牺牲提供给我们赖以存活条件的功臣。

地铁站内,左边的海报是提倡低碳减碳的生活美景,月台对面的海报是提倡植林护林的绿色天堂。若有所思地望着站外那,让人喘不过气的灰,路灯射不过来的光,再望一望身边的等车人,似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心,与我一样的呐喊。

Dec 11, 2011

给她取一个名字

放眼尽是无边无际,不见寸草的苦地,不管是卷起尘粉的松软沙地,还是平坦龟裂的僵干河床。若不是还能看到一些半露出地面牛羊的灰白骸骨,还以为身处在月球的苍凉表面。

偶尔,会看到三三两两,或孤单一人,貌似好莱坞电影里的外星人,大大圆圆的头壳,瘦弱的身躯,和细细长长得只剩下一层皮包着没有肌肉的骨头四肢,垂头丧气,无力的拖步在沙尘地上。大人除了身上的一件特宽大,特不合身的粗布料衣物外,就什么东西都没有了。婴孩小孩甚至那些在发育期的少年,男男女女,一律都是光着身体,一丝不挂的。他们的身上,好像完全找不到一丁点的肌肉,肩骨锁骨颧骨排骨的轮廓清晰易辨,头颅上的眼窝下陷,大大的眼球像随时会从眼窝里掉出来。

他们离开了自己绝望的家园,从四面八方慢慢的走向联合国的粮食救济站。连续几年的干旱,他们都已经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了,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救济站。他们知道只要能抵达救济站,他们就能存活。但是对长期都处于饥饿状态,和长期没有像样的食物下肚的他们,通往救济站的路,是尤其尤其遥远的。

有一个已经没有力气站立,甚至爬行的女孩,身体和头都是贴在地面上,很慢很无力的像毛虫一般的蠕动到救济站。其他的饥民慢慢的从她身边经过,但是谁也没有力气扶她一把。救护人员个个都在忙乎着,也不能把她抱到救护的帐篷里,因为规定非得要饥民自己抵达帐篷里,才能给与救济。

女孩的生命力极强,经过很长时间的动动停停,终于蠕动到帐篷里,救护人员抱起那软绵绵的身体,诊断还有微弱的心跳,马上就给她乳白色的营养液。但是喂食器的营养液送进她口里时,却不停的从她嘴角流出来。救护员多次地尝试都失败了。经验丰富的救护员说她已经饿过了头,食道可能受损,也已经饿到连吞咽的力气都没有了。女孩的眼球也已经无力转动,无神又空洞洞的像是在望着很远很远的地方,在救护员的怀里躺了几十分钟后死了。

这是很多年前看到的,一部让我非常震撼的,联合国饥荒灾区实况纪录片。没有人知道那个女孩叫什么名字,没有人关心她的身世,没有人想知道她经历过什么磨难,毕竟那已经不重要了。

昨天与朋友侃大山,不知为什么跟他们提起这个女孩的故事。讲完故事那一刻,我决定了给她取一个名字:华文。

Dec 8, 2011

“我会消灭华文吗?”的联想

夕野氏:打败了吴国后,越王勾践接受访问时说:“我夫妇俩为吴王看守父亲的坟墓,养马,还守候在吴王身边,为他尝粪诊病,我会消灭吴国吗?”

水滴:有没有消灭吴国已成为事实,无需欲盖弥彰。

乡里人:似乎在影射木子李先生哩。

日落冬:严重同意。据说:吴国是自杀的。(说多几遍,全世界都会相信。)

夕野氏:他还说吴国从立国时开始就注定是一个失败。

冷风细雨:还要不断的出书。。。还要捐一千万作为发展吴国的经费。哦。。不要忘了。。吴国败得时有道理的。。吴国一开始就是很差的。

刘斌:吴国并没有被消灭,是因为它成了另一个大国(申)豪富们的后花园,供养南施、北施等小老婆和二奶、三奶~~~

乡里人:四面楚歌!楼上诸公剑拔弩张,好不犀利!

南天一怪:本怪刚刚接到越王勾践从阴间发来的委托书,要起诉夕野氏严重毁谤越王的名誉。越王勾践郑重澄清:本王光明磊落,灭吴就是灭吴,绝对不会说什么没有灭吴。说这句话的人,如果不是要诬蔑本王,就是要诋毁本王。

夕野氏:一怪,请你转告阴间的勾践,此勾践还没死,跟他只是同名同姓,让他别动气。况且此勾践乃一介窝囊,不如他光明磊落,敢作敢认敢当。

南天一怪:越王从阴间发来最新指示,阳间何物盗用吾名?请夕野氏入禀法院,控其冒名之罪。

夕野氏:查过了,立不了案,劳烦转告阴间的勾践,他当初没有把他的名字申请专利。

乡里人:确实都查过了,没半点儿纰漏?难道您就没听说过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是人。

冷风细雨:烧个一千万冥币给他当做庭外和解。。也算是迟来的帛金。。

夕野氏:那个已经不能算帛金了,是超度。

水滴:一千万冥币会够吗?也许还不够他付“托梦”费呢。

乡里人:都尚未盖棺定论哩,楼上诸公就施予好不严重的鞭挞。

华英:错,棺盖上了也未必能都定论,因为还未上钉

乡里人:今天看了某份报章报道有关事件,着着实实还吓了一大跳!果真这是当事人所言,那根本就是在颠倒是非,黑说成白,根本就是在睁开眼睛说瞎话嘛!严重失衡的“双语教育政策”的后果 —— 遗臭万年。

乡里人:我会消灭吴国吗? 我只不过是“进出”吴国罢了!

夕野氏:离题了不是?谁在跟你说侵略者了?这里说的是汉奸...

华英:汉奸不就是侵略自己的族群吗?

乡里人:或许书名得改改吧?改为《 违心论 》应该会比较适当,合适。

华英:哦,我还以为会是无心论

夕野氏: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可以牺牲整个族群的生死。无心能有豺狼心猪狗肺可怕吗?

乡里人:您老那把月牙儿犀利得 。。。

华英:不要侮辱豺狼猪狗啦,至少还有兽性.....

夕野氏:哈哈 嘻嘻 呵呵 。。。 惨了,你让俺笑个不停,你看,咱们的华英雄才是真的犀利

华英:我是很认真的,你还笑??

乡里人:呵呵。。。严重同意,严重同意!咱们华英雄何止是诗才,简直就是宏观的学士嘛!

夕野氏:哦,哈哈... ...是的,是应该认真,嘻嘻,... ... 俺也知道你是认真的,... 呵呵,... ... 可俺就是忍不住嘛,哈哈...

乡里人:呵呵。。。。。。不是很认真,是太认真了!华英雄,您还超搞笑滴 。。。

符懋镰:夕野氏三言两语,底蕴十足。各路英雄好汉对话,精彩万分!

Dec 3, 2011

论华文的优势 [转载]

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文字,数字同样也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数字。

我们的祖先不但创造了文字,而且创造了数字,而且这些数字是世界上最科学的、最先进的数字。比如:三百万,不用说你便知道三百万。如果用阿拉伯数字,如:3000000000,你想知道这串数字是多少,你得个十百千万的数,所以说外国的文字和数字都是苯牛、呆板、幼稚,地道的小儿科。

汉语在表形表意方面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其他语种缺乏这个功能。

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而英语就没有这个共性,描述世界需要大量的词汇量。每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三百年前的英语作品,如今读起来很费劲,需要专家来解读。而几千年前的汉语作品连小学生都读的懂。世界在变化,历史在发展,新的概念层出不穷,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过了成千上万年后,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汉语比英语不知高明了多少!
汉语是C语言,高度灵活;
英语是Basic,是半成品,僵硬呆板;
汉语可以从基础上构造一切;
只要想得到就能表达出来;
而英语则是固定配置;
不能很好地表达个性的需要;
汉语的最小单位是字,英语的最小单位是词;
两个汉字可以组成一个词,而英语的词就是词;
比如汽车火车自行车都有车这个字;
于是抓住了共性和个性;
共性上加个性就是新概念;
可组合性非常强;
而英语的bus、car、bike没有任何共性;
因此中国人只要知道几千个字就可以表达世界;
而英语由于没掌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每一个事物都要造一个词;
描述世界需要极大的词汇量;
十分愚蠢;
事实也是如此;
聪明人一般学不好英语,而死记硬背的笨蛋都出国了;
汉语里没有时态;
只有表示时间的词;
因此不需要在动词上变来变去;
只要把动作与为数不多的表时间的词组合
就可以清晰地表达时间中的动作;
而英语里为了表示时间要把所有的动词都变换形式;
这些动词数以千计;
不是有表示时间的词吗?
为什么还要在动词上变化?
还是愚蠢;

英语只能横排不能竖排;
竖排是神经病;
而汉语就没有这个问题;
汉语从前就是竖排的;

汉语可以从右往左排;
在阅读上没有困难;
但是英语的单词因为是表音的;
只能从左往右读;
如果把英文语句从右往左排;
读者必定跟吃了摇头丸一样;
30分钟后头晕至死;

英语以空格作分隔符;
本身不表达任何含义;
却占一格;
浪费版面;
浪费bit天理难容;
而汉字没有这个问题;
汉字之间不需要空格;
这个字与下一个字不会混淆;
这就是汉字的优势;

汉字是方的,英语是长条的;
因此汉字写的扁一些长一些都可以;
不会比例失调
而英语如果写成方的就非常难看;
并且由于有的单词长,有的短,都写成方的;
也不知道占几行;
并且,由于英语的长
英语书一般也很长;
浪费纸,不环保;
这行的词无法与上一行的词对齐;
看上去乱七八糟的;

汉字书写自由;
可以倒笔画;
而英语就不行,英语必须按照顺序写;
如果倒笔画了;
将一塌糊涂;

英语单词有长有短;
换行是个问题;
如果用-号;
一个单词被分两行看起来费劲;
如果整个单词换到下一行;
对齐又很困难;

汉字的信息含量非常大;
比如道字之字有很多很多含义;
而英语则十分弱智;
一个词的含义有限;
关于这个观点各位可以参考文言文;

英语表音,而汉字表音形意;
在读音上有启发性;
而根据形可以直接想象客观存在的样子;
而英语缺乏相应的内涵;
moon与月亮没有任何关系;
horse与马也没有任何形象上的联系;
机械的很;
汉语可以表意;
看到偏旁可以理解大意;
而sleep算什么玩意?
不过是字母的组合
无法反映客观实际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英语就是拼音;
汉语可以用拼音表达;
中国的小学生都会拼音;
可见英语之简单;
事实上中国人完全可以把语言建立在拼音之上;
而拼音由声母韵母构成;
可以很简单地组合出汉语的发音来;
而英语就笨的跟笨蛋似的;
一个词需要很多音标;

有人说汉语难学难写难认;
要改成表音文字;
而英语能读一般就会写;
于是比汉语好;
其实那是放屁,崇洋媚外;
汉语拼音是中国的拼音文字;
比英语简单得多;
完全可以做到能读会写;
但是中国人只把拼音当作识字的工具;
当作小儿科;
语言的目的是表达思想和客观世界的;
而不是一些字形和声音;
读和写,在语言表达世界方面;
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重要的是语言的含义;
是语言表达世界的能力;
而汉语在表形和表意方面比英语强一万倍;
从汉语本身就可以直接映射部分客观世界;
而英语完全缺乏这个功能;
英语仅仅是语音的编码;
而汉语则是音形意的编码;
是立体的编码;
阅读英语时人们往往注意了读音;
而忽略了含义;
然后再从音去检索意;
这种音与意的映射全靠死记硬背;

语言反映了人的思维;
英语国家的人;
比中国人单纯呆板幼稚的多;
他们宏观思维能力很糟糕;
处理事情缺乏灵活性;
做事偏激;

汉字输入比英语麻烦;
这只能说计算机笨蛋,而不能说明人笨蛋;
毕竟汉字是按照音形意编码的;
现在的计算机和程序还没聪明到能够完美地处理汉字的程度;
计算机能够很好地处理英语;
说明英语的水平也就是计算机的水平;
计算机不能很好地处理汉语;
说明足够丰满和复杂;
难道汉语的先进也是一种错吗?
世界发展千变万化
新的概念层出不尽
字母文字应付的办法只好是造词
过了成千上万年之后
超负荷将把字母文字压垮
整个世界唯有汉字独领风骚

Dec 2, 2011

汉字拉丁化或拼音化的历史原因和演变 [转载]

沈亢 (2011年04月05日)
本文从好友奇佳处得来,他也是从网上转来的。正文前的按语,即为奇佳所作。
(这是多年前看到的一片网文,我觉得很好。看到作者大骂周有光,于我心有戚戚焉。周有光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物了,当年奉承上意,做灭亡汉字的工作。近来忽然摇身一变,突然又成了民主人士。什么走红就从事哪一行。对他来说,唯一的不变就是以断绝中国文化的传承为己任。很奇怪,大众因为他一脸的老态龙钟就居然以为他是什么国学大师之类的。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了。这种人的存在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民族虚无主义胜利的标志之一。)


第一、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四大原因

(一)思想根源:

中国汉字拉丁化的思想根源是语言的普世法则观念,同西洋文化中"语言起源于一"的传说有很大关系,在《旧约•创世纪》中便有"起初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之语,至于后来各地语言不同,那是因为上帝为了阻止人类沟通思想,而把人类分散到各地形成的。它这里所谓的不同语言其实是方言而已,这实际上是反映了印欧语言历史变迁的实际情况。其中,语言的普世法则观念的极致是世界语的发明和传播,世界语是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的一种语言,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人造语,共有二十八个字母,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但是,柴门霍夫只是提出这个语言概念,并没有也没有能力推广,真正将语言的普世法则贯彻的是前苏联的马尔学派。

马尔学派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产生的一个主流学派,马尔认为语言是上层建筑,有阶级性;宣传一切语言是由сал、лер、йон、рош四要 素发展出来的;主张语言发展的阶段论(这也是中国至今主张汉字拉丁化运动的学者们的主要立论依据之一)。马尔学派为列宁所领导的苏维埃政府所接受,成为压倒性的学派,并主张用激进迅速的方式来变革语言文字,该派一直统治到1950年,即斯大林发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明确反对为止。苏俄境内少数民族人口合计略微超过斯拉夫人,为了统治安定的需求,以及为将来共产国际的政治统一创造条件。苏俄需要对这些少数民族采用文字改革的手段加以同化。马尔学派的 实质其实就是为此而作的理论准备,列宁曾说:"世界语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拉丁语"。一九二一年列宁强迫苏俄境内突厥民族废除阿拉伯文字改用拉丁文字(俄文)时说:"拉丁字母是你用来在土耳其(突厥)民族中开始文化革命的第一步。拉丁化是东方伟大的革命。" ( 倪海曙著,《中国拼音文字概论》,转引自杜子劲编,《中国文字改革论文集》(上海:大众书店,1949年)页184)一九二九年初前苏联成立"全苏各族人 民拉丁化新文字中央委员会",为所有少数民族创制拉丁化新文字,后来,前苏联政府认为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造文字切断或疏远了这些民族与其他已经或正在使用 基里尔字母(即斯拉夫文字)的民族之间的联系,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一年间苏联少数民族基本上又放弃了拉丁化,全部采用俄文字母为语言拼音,而且自俄文中 借用了大量新词。然而,当拉丁化的浪潮开始涌向斯拉夫文时,斯大林却发表了《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否定了马尔学派的马尔的"语言是上层建筑"、"语言具有阶级性"、"语言发展具有阶段性"等观点,认为语言具有稳定性、民族性、工具性特征(很遗憾,工具性特征居然也成为中国汉字拉丁化的学者们依据之 一,下文批驳)。

(二)历史根源

汉字拉丁化的历史根源在于中国近代的落后,一批文人从对中国落后的反思从器物、制度乃至无限上纲至中国全部的历史文化,对于文化落后的分析又由反思转而沮丧,继而诅咒和彻底抛弃。而汉字恰恰是中国文化中核心中的核心,于是"汉字落后论"逐渐响彻起来。谭嗣同号召"尽改象形文字(按,即汉字)为谐声 (按,即拼音文字)" ,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中称,"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在 1949年以前,汉字拉丁化得到了蔡元培、鲁迅、瞿秋白、毛泽东等相当一批文人和政治家的支持。

在近代中国,汉字拉丁化之所以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理论思潮其实离不开国外理论界的大力支持,影响汉字拉丁化的国外力量及国内代理人主要有三派:

其一是作为前苏联共产主义革命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入中国,这一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上,比如认为汉字是阶级压迫的产物,汉字不利于理解和传 播、汉字是落后的文字等等,许多鼓吹汉字拉丁化的学者也是属于这一派或是这一派的门生后人,如瞿秋白、吴玉章以及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前身为中国文字 改革委员会,专门从事汉字拉丁化的国务院直属机关)的许多成员。

其二是来自西方的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学的影响。1898年,马建忠以印欧语系的语法为基础,发表了第一本汉语语法专著即《马氏文通》,从此奠定了所 谓的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由于汉语是以字为基础的,和印欧系语言在编码原则上是有很大的差异,用带有印欧语语法影子的框架来描写汉语语法,人们总有削足适 履之感,并且还影响到语法教育和计算机的语言处理。然而,面对矛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学者们反思的不是他们的理论是否正确,不去 推动印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是疑惑汉语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为了让汉语现实和他们所谓的现代语言理论相契合,于是提出汉语拉丁化。这一派主要是 国内的汉语语言学学者,比如周有光、吕叔湘等,他们由于拥有比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以及比较系统的逻辑体系(当然全部是从外国拿来的,可惜在错误的理论前提下,自编自导的逻辑越严密,得出的结论也越荒谬),对国人的影响可能会更为深远和恶劣。

其三是来自日本的影响。在日本,自1866年前岛蜜提出文字改革宣言后,汉字的地位便日益下降。而前岛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推理和后来的中国如出一 辙,即教育普及和国家富强之根本,"国家宗旨在国民之教育,其教育当不论士民之别而普及于全国民也。"近代的很多日本语学者,对于"日语最初获得的文字" 即汉字,视为阻碍日本近代化的重要原因,并将"汉字的入侵"描述为"至今仍在持续的日语受难史"。平井昌夫在战后出版的《国语国字问题的历史》中,强调汉字内在有"封建性和非合理性",并将妨碍"日语将来的健康发展",不少人甚至认真地设想未来汉字消失的前景。在二战后,日本甚至认认真真地进行过一次日语拉丁化运动,然而,改革的结果是,日文"这种多种的书写方式,可能是今天世界各地通常使用的书写方式中属于最难的一种",因为它事实上包含了四个体系:汉 字(真名)、平假名、片假名、拉丁字母。作为汉字拉丁化的过渡方案,中国1977年第二次简化方案实际上就参考了日本文字改革的"经验",可是事实呢,不 得不在1986年取消。

(三)技术层面的原因。

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印刷术蓬勃兴起的时期,机械打字机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传播,对于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机 械打字机和印刷术发明自西方,必然是要适应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字,汉字和拉丁字母的巨大差异,使得汉字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无法分享机械打字机和机械印刷术所带 来的巨大便利。后来的计算机的发明同样似乎显示了汉字的无奈(在汉字输入方法和汉字激光照排发明之前)。汉字的这种劣势使得相当一批期待中国迅速崛起的文 人志士反感甚至憎恶汉字,提出汉字拉丁化。

(四)新中国成立后政权的参与

基于上述三种主要原因,新中国的政治家们对汉字拉丁化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是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会成立时传达了毛泽东的指 示:"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力,使得这句话本身便成为了汉字拉丁化至高无上的理论依据。在詹鄞鑫《二十世纪文字 改革争鸣综述》提到:《光明日报》群众来信意见综述提到:文字改革"一家独鸣","已经形成一种压力,似乎谁要对文字改革表示怀疑,就会被人扣上一顶‘思 想落后'的帽子,甚至会被人加上‘反对中央实行文字改革'的罪名"。当时的一些民主人士也提出文改的工作方法和公布程序问题。据说,"章伯钧、罗隆基说文 字改革没有经过全国讨论,是几个人关起门来搞的";罗隆基说"毛主席是赞成拼音化的,这样让大家讨论就很难发表意见了"(杜松寿1957)中国著名考古学 家陈梦家只是因为说:"在没有好好研究以前,不要太快的宣布汉字的死刑。""主张拼音的人,不要过于简单的认为全国大多数的人全赞成拼音,此事还得大家讨 论,包括反对的人在内。""文字这东西,关系了我们万万千千的人民,关系了子孙百世,千万要慎重从事。"即被冠以"反对文字改革"的罪名]迫害自杀

第二、总结汉字拉丁化的四大原因,可以得出以下理由:

(一) 汉字不适应现代印刷术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汉字的掘墓者。

(二) 语言是上层建筑,有阶级性;文字是有阶级性的,几千年来汉字只为封建贵族服务,而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

(三) 语言发展的阶段论;毛泽东"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李振麟强调了从"图画文字-表意文字-拼音文字"的文字发展规律来看问题,这是 富有理性的。周有光的提法略有不同而基本思想相同:"更重要的是文字制度的发展。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从形意制度(picto-ideographic writing)到意音制度(ideo-phonetic writing)再到拼音制度,拼音制度又从音节字母到音素(音位)字母,从只表辅音到兼表元音。音素字母的拼音文字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用最少的符号写出任何复杂的语言。从形意制度到意音制度是文字发展史的第一次飞跃,从意音制度到拼音制度是文字发展史的第二次飞跃。""任何一种语言,可以用繁难的符号 书写,也可以用简易的符号书写,可以用意音制度书写,也可以用拼音制度书写。更正确地说,任何一种语言,如果它的文字符号是繁难的,迟早要发展为简易;如果它的文字是意音制度,迟早要发展为拼音。这是落后让位于先进的规律,决不因为语言特点和社会习惯的不同而有例外。"(周有光1979:2-3)

(四) 文字只是用来记载口语的工具和符号,汉字具有保守性,不能表现语言的时代变化,今天的汉字不能体现古代汉字的读音;汉字不是记音文字,不能跟语言完全结合,不便推广白话文。

(五) 汉字不好学,汉字难学难写难认,是普及教育的障碍。拼音文字只要记住几十个字母,学习起来容易得多。汉字不便记录来自欧美的现代科技名词。

(六) 汉字拉丁化是中国生存的必要条件,鲁迅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第三、逐条批驳汉字拉丁化

(一) 主张"汉字不适应现代印刷术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汉字的掘墓者"的学者主要是处于汉字输入法和现代汉字排版(包括机械排版和激光排版)技术发明以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汉字的打字和印刷已经完全不承任何问题,王选院士发明的激光排版技术更使世界上任何文字(包括汉字和拉丁文字)在印刷和传播方面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汉字在打字和印刷方面落后于西方,根本就不是汉字本身的问题,而是中国的科技落后于人。相反,许多很早就实行文字拉丁化的古老民族,比如20世纪初推行拉丁文字的土耳其、19世纪末推行拉丁文字的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甚至印度,也没有看到他们在本民族信息的发明和传播方面拥有什么杰出的成就(印度在软件方面的成就也只是使用英语,沾了世界上强势英语的光,本民族语言却没有任何闪光之处)。今天, 已经很少有人再拿印刷术和计算机技术来为汉字拉丁化作依据了,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科技的发展和语言文字是没有内在依据的,哪一个民族的科技强大,哪一个 民族的语言也必然成为强势语言。

(二) 至于语言阶级性观点的人一定还生活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这种观点其实本来是为苏联的政治服务的,上文说得很明确了,当推行世界语、实行拉丁化的浪潮稍微触犯了俄罗斯族的语言时,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就可以让你清醒了。

(三) 至于语言的阶段问题,实际纯粹就是一些语言学专家臆想出来骗小孩玩的,1985年刘光裕指出,"汉字和西方拼音文字是世界上所有文字中两个最大的不同系 统。认为西方的这个文字演进三阶段也同样适合于中国的汉字,这个结论,完全是靠理性判断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来的,并无事实根据。而且,以前和现在的所有论者皆无法提供足以证明这个结论的事实根据。"

本理论是最迷惑人的论点之一,为了更好的反驳这一论点,我们不妨摆出历史和现代的事实。

首先,从历史上看,世界古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腓尼基文、古印度文(梵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等,这五种文字的演变历史分别为:埃及象形 文字消失;苏美尔文在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500年间历经图画文字、表意文字、楔形文字(拼音文字)的演变过程;腓尼基文是字母文字并成为欧洲字母文字的始祖;古印度文是字母文字,后消失;中国甲骨文是象性文字,发展为表意文字--汉字。而在这五种文字中埃及古文、苏美尔文、腓尼基文都位于中东两河 流域,它们之间的影响尚不能确定。从以上事实,除了苏美尔文经历了所谓的"文字演进三阶段",其余四种都不能没有相似演变。因此,所谓文字演进三阶段并没 有可靠的历史事实依据。

其次,在现代,人类的语言文字主要分为汉字、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梵文字母等五大系统。除了汉字外,其它四大系统均为拼音字母,拼音则因地因时而变迁,拉丁字母就分化为英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等。汉字系统则包括中文、韩文、日文、新加坡文、与已死亡的琉球文、老越南文,汉字(方块字)不是拼音字母就避免了因地因时而变迁,汉字的稳定、不变迁造成它成为世界最多人口使用文字系统地位。在汉字系统内,并没有出现所谓的由表意文字转向拼音文字的自然倾向,其中韩文、老越南文都是由政府强制转向为拼音文字的,而且至今没有看到转变后所带来的文化优势,相反,还人为的在一个民族中创造两套文字系统,因为他们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就必须重新学习过去的文字系统,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文化的割裂。因此,从现实的社会发展来看,也没有所谓文字演变三阶段的事实依据。

其三,实际上,在当今世界,客观上不仅没有所谓的形意向音意的发展方向,反而有着强烈的音意向形意化发展方向。其典型表现就是在科学界尤其是在数学、物 理、化学等学科里,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必通过口语进行交流,而只是通过严格规定的数学、物理、化学图形和符号就能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如果转 化为口语则是有不同的"方言"或语言的。有人说,阿拉伯数字我们不是很早就通用了吗?以此来论证汉字拼音化的正确,然而,恰恰相反,阿拉伯数字正是表意的 符号,完全符合汉字形意音结合的习惯,试问,世界上有几个民族对于阿拉伯数字的读音是相同的?

(四) "文字只是用来记载口语的工具和符号"这恰恰只是拼音文字的特点,根本不足以描述汉字系统。按照传统的汉语语言学,汉语的研究包括文字、音韵、训诂,即 形、音、意。记录口语只是汉(字)语的一个功能。拼音文字只有音、意两种功能,不能体现形,而意又依附于音,这造成了拼音文字在传播文化过程中纵向和横向 的切割。我们知道口语是不断变化的,不同的时代、地方的口音也是变化的,由于拼音文字以记音为主要功能,这就要求拼音文字不断地进行修改,这就是为什么今 天未经专门训练的英国人无法看懂三百年多前莎士比亚原著的原因了;同时,由于地域的切割使得不同地方的人们语言的障碍,不同的语言或方言必然促使不同的拼 音文字的产生,由此,产生不同的民族或民族的分裂,这或许就是为什么罗马帝国纵然有长期强大的统治却不能形成一个民族的原因,也或许是当统一欧洲的法兰克 皇帝查理大帝死后,其三个孙子分裂的三个国家竟能形成三个不同民族的原因吧。

汉字却不然,因为中国先民很早认识到的是"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这样一个现实,所以,中国先民再创制文字,将意作为文字的首要 功能,形为意服务,而对于音则比较宽容。显然,这种文字对于生活面积广大、距离遥远的民族的内部交流非常有利,因为,在一个交通不便、距离遥远的人群之间 传输信息,主要载体是信件和文字,信件和文字首要的任务是要清晰的传输要表达的意义而不是发音。汉字的这种独特的功能使得汉族在生活日益遥远和闭塞,并相 应产生严重的口音变化时,仍能准确地传递彼此的信息,维持彼此的关系,拥有同一份历史,构成同一种民族。因此,对于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众多方言的民族,汉 语是祖先和历史赐给我们的最好的文字。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在三国分裂的近百年时间里,在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分裂割据中,在五代十国 的百年左右的分裂过程中,我们难道不会像法兰克王国一样分成不同的国家继而形成不同的民族吗?

胡适是文字改革的先锋之一,但他的弟子唐德刚却强烈反对:"我们有了方块字,教育愈普及,则民族愈团结;民族愈团结,则政治统一便愈容易推动。......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便适得其反。他们教育愈发达,则方言愈流行;方言愈流行,则政治愈分裂。"(《胡适杂忆》)

至于某些学者提到的口语的统一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汉字注音和教育完成,为什么非要改变政体的文字呢?德国人欧克思(Edward Eukes)或许能为我们解惑:"中国文字乃‘精神纽带',能将各地方言不同之种族,结合一处,使其成为一统之大民族。主张以字母代替中文之人,非具有侵 略野心之国际阴谋者,即系为虎作伥之不肖教士。良以不消灭中国文字,即不能分裂中国民族;民族不分裂,‘分而治之'之侵略原则,又安能见诸实施?"他实际 上指拉丁化暗含国际阴谋,可惜我们当时许多先辈竟然不知不觉中成为帮凶,且看1931年9月26日在海参葳举行"中国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会",苏联人郭质 生、龙果夫及中共领袖瞿秋白、吴玉章等草拟了"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北拉)。会议发表13条宣言,从其三条原则看出「废除汉字」口号本质是苏联分化 中国的策略:1."大会认为中国汉字是古代与封建社会的产物,已变成了统治阶级压迫劳苦群众工具之一,实为广大人民识字的障碍,以不适合于现代的时代。 2.要根本废除象形文字,以纯粹的拼音文字来代替它。并反对用象形文字的笔划来拼音或注音;如日本的假名,高丽的拼音,中国的注音符号等等的改良办法。 3.大会反对资产阶级的所谓统一国语运动。"同时,北拉从上海推广到全国许多城市,各种方言都搞拉丁化方案。上海有上海话方案,宁波有宁波话方案,广州也 有广州话方案。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拉丁化运动。同时胡绳(世界语者)编了《上海话新文字概论》,陈原(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会长)也编了《广州话新文字课 本》,可见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与世界语运动是多么密切。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以北拉为旗帜的中国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结束了,而广州话拉丁化新文字(简称 广拉)在港澳地区仍就沿用下来。如果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文字,汉族还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吗?正如去年余光中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所说的,"我们整个中国那么多 省,那么多方言,幸好有一样东西是完全统一,书同文车同轨,同文,写下去就是一样,所以这个是很大的象形,要没有这个国文,没有这个形象,没有这个文字, 那就差得太多了。"

(五) 所谓"汉字不好学,汉字难学难写难认,是普及教育的障碍。拼音文字只要记住几十个字母,学习起来容易得多"其实全不符合事实。经常有人拿中国儿童学习汉字 不容易来证明汉字难学难认,那么西方儿童学习单词就容易吗? 就以英文为例,学会26字母难道就算扫盲了吗?美国2005年12月教育部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16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大约有1100万名英语文盲,相当于每20个人中就有一人不能使用英语完成日常工作。又有人说,中国儿童要花三年的时间专门学文字,耽误了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这个论据就更加荒谬 了,且不说我们上小学前三年时间并不是全学汉字的,我们还要读书、被文章,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学会1500个汉字就等于扫盲了,中国一般小学生毕业时候 的识字量(包括识记以及了解含义)是2500个,一般人经常使》等古典名著了,更妙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认识3000个字就基本不必要在汉字上下进一步功夫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在英语世界里,没有2万个词汇别想读报,没有3万个词汇别想把周刊读顺,英语国家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万词 汇。也就是说,当一个中国人认识3000个字以后,他只需将大脑用于记忆新事物形象和名称即可,而一个英国人在学会26个字母,并学会2万个词汇后,在日 后的工作生活中,不仅需要记住新事物的形象和名称,还要学会该事物的拼写。至于对来自欧美的现代科技名词,汉字可以通过一些组合便可记录下,相对于拼音文 字更加轻松,而不必像欧美一样不断膨胀词汇量,据称,当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过去,人们总是以中国的文盲率高来 论证汉字的难。而事实是,文盲率与汉字的难易是不相关的。印度、东南亚诸国都是实行拼音文字的国家,他们的文盲率为什么比中国还低呢?难道是他们的文字有问题?香港长期以来素有"文化沙 漠"之称,迟至一九七四年才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所以早年离港"闯荡"欧洲的华侨教育程度普遍低下。香港经济逐年兴旺,港府推行义务教育之后,文化沙漠 景观逐渐淡出,八十年代科学人文活动日益增色。香港的中文教育基本上仍以繁全为正体,但普及教育速度不慢。文化城市的姿色已初露端倪。 国民党退守台湾时,台湾人几乎都不会汉字,1952年,台湾的文盲率达到42%,1995年,文盲率就降到6%。

  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四十年,至1978年才停止进行"阶级斗争",即工农、干部子弟优先和限制黑五类子弟接受教育的政策,然而文盲人口仍高达近两亿。半文盲难以统计。其中大部分仍是工人农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1986年文字的稳定,政策的到位,2000年文盲率降到了10%以下。因此,关键在于国家的教育投资和社会的安定程度,以汉字的繁难来论证国民教育素质的低下实在是没有道理的,是推卸责任的做法。

(六) 驳"汉字拉丁化是中国生存的必要条件"。

长期以来,主张汉字拉丁化的人士一直用鲁迅所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来吓唬中国人民,本人认为实在不应该,难道鲁迅偶尔放屁大家也要跟着放么? 毛泽东的神话早已打破了,难道我们还要把鲁迅推上"两个凡是"的神台吗?邓小平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务实哲学之父杜威也认为,知识是在对经验的不断验证中发展的。鲁迅这句话和同事代的钱玄同等的观点其实都是要表述一个意思,即"汉字拉丁化是中国生存的必要条件",中国如果想在列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实行汉字拉丁化。汉字拉丁化是中国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事实是怎样呢,中国没有实行汉字拉丁化,中国照样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中国照样实现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照样发明了两弹一星,中国照样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绩,对于没有实行汉字拉丁化甚至没有实行简体化的台湾和香港则是作为亚洲四小龙步入发达地区的行列。

相反,实行文字改革的中亚、南亚诸国经济反而没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搞得好,南北朝鲜都实行了改革,但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却迥异。这说明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是否将文字拉丁化或拼音化并不是必要条件,关键还要看人民的团结和政府的管理水平。我们不能将我们的落后不负责任的归咎于传统文化或者汉文 字,应多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七) 拉丁化改革的实践

汉字拉丁化曾在陕甘宁边区试用,最后彻底失败,但是拉丁派面对事实却不敢承认,这就让人怀疑他们的动机了,是为私利而改革,还是为改革而改革?比 如陆志韦在《五四纪念再谈谈新文字》(《进步日报》1949-5-4)的文章中说,"在老解放区,拼音文字好象推行不开",认为"过去的工作可以说是失败 了,至少没有完全成功"。但文章仍然认为,是汉字的"封建性"阻碍了拼音文字的推广。这种"封建文字的锁链又是双重的",一是"只许写文言文",二是"只 许用方块汉字,不许用拼音文字"。把推行拼音文字的障碍归咎于汉字的"封建性",是受到文字阶级性认识的影响。

季羡林先生在总结他自己的学术生涯时说过的一段话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我这里不嫌罗嗦,摘引如下:"世界语言种类繁多,至今好像还没有一个大家 所公认的‘科学'的分类法。不过,无论如何,汉语同西方印欧语系的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两类语言,这是无论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然而,在我们国内,甚至在国 外,对汉语的研究,在好多方面,则与对印欧语系的研究无大差异。始做俑者恐怕是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这一部书开创之功不可没,但没能分清汉语和西方语言的根本不同,这也是无法否认的。汉语只有单字,没有字母,没有任何形态变化,词性也难以确定,有时显得有点模糊。在‘五•四'运动期间和以后一段时期内, 有人就想进行改革,不是文字改革,而是语言改革,鲁迅就是其中之一,胡适也可以算一个。到了现在,‘语言改革'的口号没有人再提了。但是研究汉语的专家们 的那一套分析汉语的方式,我总认为是受了西方有形态变化的语言的方法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这一条路最终是走不通的。"(《文艺研究》特刊,1999年第3 期)。

结论:本人的汉字拉丁化改革曾是一无所知的,似乎政府也不再题此事,然而,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相关讨论时,给我的震惊可以说是无以言表的。这几天,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事,反而心中愈发汹涌。汉语,无论是她的语言还是文字,国语或是普通话,抑或是各地方言,都让我由衷的热爱和自豪。然而,竟然有人会提出汉字拉丁化,这不仅让我怒火中烧,而毛泽东、蔡元培、鲁迅等这些民族的先贤竟然也会对自己手下的汉字如此反对、甚至诅咒,这就让我不禁困惑了,我困惑的不是汉字的伟大,而是这些人为何如此昏头,毕竟老毛年轻时也提出过湖南独立,鲁迅的骂人也不总对。

这几天我认真的在网上搜了一下,了解了一点拉丁化运动的来龙去脉,写了一点自己的想法,现在希望与大家共享。这里我没有谈到汉字简化的问题,毕竟相对于汉字拉丁化而言,这还是小问题。

我想,汉族为什么能够5000年的历史沧桑中保持其庞大的身躯,无论经历多少割据和异族的统治,始终能确认自己的民族身份?难道完全是孔子之道么,难道完全是我们的文化先进么(至少蒙古族统治权中国时似乎并不这样认为),当我了解了法兰克王国的兴衰和今日欧洲的形成时,我知道这里有你--汉语言文字的功劳。

现在竟然仍然有一批人,在顽固的推行他们自己的所谓拉丁化运动,认为汉语是落后语言,就像周有光等所谓的语言学者所认为的,似乎不杀死汉语死不甘 休,对于汉语改革,早已失去早先的救国救民的原意,而只是为改革而改革,语言改革也只是成为他们维护自己伪学术地位的工具。而这些语言学者也成为我们民族 语言以及统一的最大威胁。语言学者或许拥有严密的逻辑推导,但首先须要有绝对正确的前提,错误的前提下无论多么严密的逻辑论证都只会离真理越来越远。而这 前提则不是由语言学者确定的,比如汉字就比拉丁文字落后吗?这要由社会学者、文化学者、政治学者、民族学者、经济学者等共同研究,要由全体人民决定,而不能像五、六十年代那样有少数麦国集团关门造车。正像有人说的,一种语言采用什么文字体系,从来不是一个语言学问题,而是宗教和政治影响力优势的表现。如东南亚的各岛屿国家,在古代使用印度字母,伊斯兰教传入后又改用阿拉伯字母;到近现代,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都改用拉丁字母。前苏联的中亚/高加 索各共和国,先是废除阿拉伯字母采用拉丁字母,此后又改用西里尔字母。苏联解体后,突厥语各共和国又开始采用拉丁字母,引发一场所谓"打字机战争"(土耳其、俄罗斯、伊朗均赠予它们不同字母体系的打字机,希望采纳对己方有利的字母体系)。更有极端的例子如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本是同一种语言,但因为政治宗教的影响,采用了不同的字母体系(西里尔字母/拉丁字母),结果造成政治上的分裂;南亚的印地语和乌尔都语也是同样的例子。一种语言完全可能用不同的文字体系来书写表现,历史上,这种改变从来不是因为文字本身的原因而遭到废除,而总是宗教或政治影响力的体现。

Nov 28, 2011

学习华文的谎言

不知道为什么,“花了几十年学习华文” 这句话总让我联想到: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口不对心;
吃里扒外;
过桥抽板;
釜底抽薪;
恩将仇报;
忘恩负义;
心狠手辣;
赶尽杀绝;
面目狰狞;
鳄鱼泪;
无间道;
内鬼;...

也不禁又想起大名鼎鼎的戈培尔,希特勒最亲密的朋友,盟友,死党,纳粹党魁之一。 1929年任纳粹宣传部长时有一句臭名昭彰的名言,即“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此名言后来受到全世界独裁者青睐,被广范应用,屡试不爽,甚是灵验。

Nov 27, 2011

只要不嫌贵,找_ _ _ _ _ 不难

在11月23日的早报上,有一篇小报道挂上这个混帐的标题:“只要不嫌贵,找时计停车位不难”,它刊在另一则新闻的旁边。而那则报道是说“市区的停车位平均使用率只七成”,并且概述了市区内的停车收费和导致停车处使用率不高现象的表面原因,总之就是收费过高的问题在加上进市区的ERP的现实,致使那些夹芯层和受薪层减少或不想开车到市区。

然而,就有这样站着说话腰不疼的白痴,在那篇报道的旁边,写了“只要不嫌贵,找时计停车位不难”标题的报道。

正因为嫌贵,人们才不肯或减少驾车到市区,这已经是现实的现象,那还在那里说风凉话,在苍疤上撒盐,这算不算混账?这就是他们对社会底层人民和夹芯层的态度和关怀,难道不混账,难道不可悲?

同理,当想有遮顶之瓦的本地人(外地人不算在内)普遍上都抱怨屋价太高的时候,他也可以说“只要不嫌贵,找一间心仪的房子不难。”

以此类推...
只要不嫌贵,找一辆车来开不难;
只要不嫌贵,找贷款不难;
只要不嫌贵,找本地员工不难;
只要不嫌贵,找最好的医生治好疑难杂症不难;
只要不嫌贵,让人人吃好穿好不难;
只要不嫌贵,找高级公寓来住不难;
只要不嫌贵,找能干官员不难;...

不禁想起晋惠帝的白痴名言:人民饿死了?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糜”?

Nov 23, 2011

茫然

公司要被收购了。

这个消息来得也不算突然,之前也传了几次这样的谣言,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然而这次却好像有很强烈的迹象显示事儿能成,弄得有点茫然,心里七上八下的。

一个共事的晚辈问我:“如果公司成功被收购了,你打算如何?”我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

说真的,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现在正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年龄,要工作人家嫌老,要退休又嫌年轻。这就是我们这一个年龄层的悲哀。

又能怎么办呢?也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等那天到来才打算了...

Nov 22, 2011

年年这天

又是这一天
几年来
每年这一天
又想起

闪耀的星辰
瞬间陨落在浩瀚的暗洋
掌上的生命
眼睁睁看着他就这样消失在指缝间

人渺小
主宰不了存亡
托不起另一个生命

心无限
互相伴随到终点
装载着无边无际的思念

Nov 17, 2011

口水诗之争

在某个空间里,有一场有关口水诗的好玩讨论。这场戏论根原贴好象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原贴就不转载了:

林锐彬:可惜大多数文人不学习传统诗;排斥传统诗······

华英:读了(原贴)之后,写诗就更沉重了。

冷风细雨: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吧。开放自由的创作空间比什么都重要。

韩山元:口水诗的口水泛滥,会把诗歌的典雅、优美、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统统淹没。口水诗能大行其道,也是反映了中国人心的浮躁。不过我相信,大凡流行的东西,往往很快就不流行。

夕野氏:莎士比亚的剧作,曾经是庸俗不堪的街边戏作;中国的几大名著小说,不也曾是民间流行,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俗品吗?要是什么都按照大师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咱们现在也可能是能流通流行至圣先师定下来的古诗了。

韩山元:中国现在风行的口水诗,怎能跟古典名著相提并论?莎士比亚的剧作庸俗不堪吗?

华英:(回复夕野氏的帖子)老大,我看过中国的一些口水诗,真的很“口水”,其实也无法称做诗。其实,是不是诗歌,应该要看读者和时间的考验,也不是谁说了算。而且,诗本来就很个人,不同的人读同一首诗,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夕野氏:(回复华英的帖子)这也是俺的意思,先别急着给他判刑。要是在五四的时候给白话文判了死刑,给新诗判了死刑,咱们能有现在的白话文和新诗吗?当时给咱们的古典名著取名“小说”就是很贬义的叫法,虽然现在小说的意义已经不是当时小说的意义了。

韩山元:文学作品的价值总有个客观标准吧,像中国的四大古典小说,其基本价值是古今中外都一致的。

华英:(回复韩山元的帖子)同意韩老师说的,文学作品的价值总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撇开艺术表现手法不说,最基本的“真,善,美”是我所相信的。

夕野氏:(回复华英的帖子)说到莎士比亚,在还没有贵族赏识他及把他的剧作加以包装前,他的剧作也称不上民间的流行作品,他们都只是在人们赶集的集市广场卖艺式的表演。以现在包装后的标准来看,他已经是经典了,但是当时毕竟是不入流的。... ... 口水诗这个叫法,很贬义,因为传统认为它是在一种不入流的文体。这跟小说当时在延续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传统下,一样是一种不入流的文体一样。他毕竟展现了另一层社会阶层的人的创造力,能不能成为未来的一种比较入流的文体,留给时间去做判断。

老狐狸:(回复夕野氏的帖子)还别说小说,就说词好了。其实在唐代甚至更早以前,词就有了,但那时候的主流是诗,词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但是,因为南唐的两代皇帝喜欢这种靡靡之音(所以也就亡了国),后来又经过一些达官贵人、文人骚客的继续追捧,于是就成了宋代的文学主流。即便是宋代,像柳永的词也是被看不起的,因为那是写给窑姐儿们唱的“艳词”。可是,到了今天,由哪个研究宋词的敢说柳永的词不是经典?... ... “口水诗”中,应该也有一些足以传世的代表作,尤其是如果华文水平不断下降,等到两三代以后,要正确地表述一句华文,还得穿插两个英文词,三个汉语拼音字的情况下,这些“口水诗”就堪称经典啦!

夕野氏:(回复华英的帖子)词在唐代不能登堂,小说在宋元时代也不被正视,现代咱们都称诗词和小说是经典,那么到底是古人的客观性差,没有判断真善美的一致性?还是咱们现代的客观感太宽了?而这是否也说明了,没有所谓的绝对客观标准,只能是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相对客观标准?要不,怎会汉代流行骨感美,唐代流行丰韵美?华英雄你在唐代就是个美男子了。

冷风细雨:(回复夕野氏的帖子)同意啊。。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情感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语言。只要还有人写就有希望。写的人多总会有好的。现在所谓的四大经典在以前都是禁书。。西厢记算是淫书。... ... 只有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才给自己的作品盖上“经典”。。经典不经典可是要死后才有定论。。。... ... 那文学总有个标准吧??时间是最好的标准。。时间是最好的筛选。。。... ... 与其在这里担心所谓的“口水诗”会怎么样。。还不如多写点东西。。实话。。。。一亿个烂小说才出个经典。。是谁写的对历史长河来说一点也不重要。。。重点是要有人写。。... ... 与其管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吧。

华英:(回复夕野氏的帖子)一想到在唐代我是个美男子,就思绪混乱,无法思考。我的看法是,其客观标准当然会随着时间,环境而改变,但会是一段很长的时间。... ... 无论如何,冷风兄说的没错,最重要是有写的冲动。用心多写总会有春天。

... ...

冷风细雨的口水诗:

口水臭来口水香
今天讨厌
明天喜欢
后天的大后天。。。
口水蒸发了
升华
在空中
化为云朵
飘着飘着
聚成云海
幻化成神的摸样

雷电
天恢复原来的混沌
口水们怀着再生的喜悦
俯冲直下三万里

滴在大地
流入地底
汇聚成溪

舀一瓢溪水
煎煮清茶
在口里
吐出来
成口水

又要循环

看着被凝固成经典的口水
叹何年才能脱离大道

... ...

夕野氏的口水诗:

唐诗
工整美
宋词
韵律美
小说
顺顺的流畅美
新诗
简单的随意美
顺口溜
直接的朴素美
口水诗
乱乱美

种种美
大美小美
古美今美
不占道德高地
高美不贬低美
贵美不斥贱美
都美
大同美
就是美

Nov 8, 2011

An Obituary printed in the London Times...[Absolutely Brilliant !]

Today we mourn the passing of a beloved old friend, Common Sense , who has been with us for many years.

No one knows for sure how old he was, since his birth records were long ago lost in bureaucratic red tape.

He will be remembered as having cultivated such valuable lessons as:
- Knowing when to come in out of the rain;
- Why 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
- Life isn't always fair;
- and maybe it was my fault.

Common Sense lived by simple, sound financial policies (don't spend more than you can earn) and reliable strategies (adults, not children, are in charge).
His health began to deteriorate rapidly when well-intentioned but overbearing regulations were set in place.

Reports of a 6-year-old boy charged with sexual harassment for kissing a classmate; teens suspended from school for using mouthwash after lunch; and a teacher fired for reprimanding an unruly student, only worsened his condition.

Common Sense lost ground when parents attacked teachers for doing the job that they themselves had failed to do in disciplining their unruly children. It declined even further when schools were required to get parental consent to administer sun lotion or an aspirin to a student; but could not inform parents when a student became pregnant and wanted to have an abortion.

Common Sense lost the will to live as the churches became businesses; and criminals received better treatment than their victims. Common Sense took a beating when you couldn't defend yourself from a burglar in your own home and the burglar could sue you for assault.

Common Sense finally gave up the will to live, after a woman failed to realize that a steaming cup of coffee was hot. She spilled a little in her lap, and was promptly awarded a huge settlement.

Common Sense was preceded in death, by his parents, Truth and Trust, by his wife, Discretion, by his daughter, Responsibility, and by his son, Reason.
He is survived by his 4 stepbrothers;
I Know My Rights,I Want It Now,Someone Else Is To Blame, & 0I'm A Victim.

Not many attended his funeral because so few realized he was gone.

If you still remember him, pass this on.
If not, join the majority and do nothing.

Nov 4, 2011

看更人

很久以前,在很偏远的地方有一块政府的废弃场,官员们担忧夜间遭偷窃,所以就设立了一个看守人的职位,就聘请了一个看更人。

然后官员们想,这个看更人应该有怎样的职责和怎样去执行任务?于是又制造了策划部门并聘请了两个管理人员,一个负责制定职务和执行程序,另一个制定监控管理。

再来官员们又思考要怎么去督促看更人有没有按照程去执行任务,因此有设立了品管部门并聘请了两个品管人员,一个搜集资料,一个分析资料以及写报告。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要付薪水给这些人,很自然的又聘请了一个人事部文书,和一个财务人员。

最后官员们觉得这一票人需要行政管理,故此又聘请了一个行政人员,一个助理行政,还有一个文书。

总结了这个因为看更人而衍生的几个部门,发现每年都超出预算一万八,自然的要削减开销。经过一轮谨慎讨论之后,官员们决定了…

把看更人裁退了。

~~~~~~~~~~~~~~~~~~~~~~~~~~~~~~

这不仅仅是个故事,是现代这个迷恋精英管理和硬性制度管理的一种普遍现象。也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官僚个例,是普遍存在于多数颇具规模的机构的惯例。它呈现的是不具灵活性的管理,是底层受薪人员的哀歌。这些人永远都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加上我们社会的政策法律,在过分注重经济增长率,过分保护资方,尤其是外来投资方的利益的前题下,任由这些底层的人被剥削而求助无门。更别说这些底层人员没有什么法律意识及没有强大懂得法律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昨天看到一个美国妇女当义工帮忙印度客工解决他们在新加坡遇到的问题和给与他们法律上的咨询和帮助,对她的付出很是钦佩。相信我们的社会也不缺这样的人,但这是不够的,他们不能老是在做救火的工作。我们需要的是从根本上不再制造这类问题的人,我们需要的是有这种胸怀,这种心态的政府和资本家。

Nov 2, 2011

真实和谎言

很久很久以前,
谎言和真实在河边洗澡。
谎言先洗好,
穿了真实的衣服离开,
真实却不肯穿谎言的衣服。
后来,在人们的眼里,
只有穿着真实衣服的谎言,
却很难接受赤裸裸的真实。

几年前看到写得这样精简的寓言故事,很佩服作者的功力,却找不到原作者是谁。

最近国会重开,第一次在国会上发言的工人党议员陈硕茂,不管是在国会里或是在报章上,就给那些挺皇派批评得有点不知所谓。不过那也是执政党的一贯作风和水平,华文能力差,历史认识也不够,人家举了唐太宗和魏征做个比喻,就批评是把总理说成是皇帝。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嘛,连寓意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就这种水平还要跑出来丢人现眼。

国会的报道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由得想起真实和谎言的故事。

Oct 30, 2011

七十亿啦!

世界的人口将于明天,2011年10月31日,突破七十亿的大关。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决定这第七十亿个地球公民被出生在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这个第七十亿的人头,不可能是一个精准的排列,它的象征意义远远大过实际意义。它道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当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和人口替代率开始下降的这三十年里,世界的总人口居然增加了二十个亿,而绝大部分的人口增加是在落后国家。预计到2050年数字将近一百亿。

联合国科学家们也绘制了在人类消失路线图上,排在最先消失前10位的地区和国家依次是:澳门(2628年)、香港(2740年)、波黑(2770年)、俄罗斯(2888年)、马耳他(2908年)、斯洛伐克(2957年)、新加坡(2978年)、罗马尼亚(3074年)、匈牙利(3104年)和乌克兰(3200年)。这也很明显的,那些经常闹饥荒,生活或政治环境恶劣的地区,却不在人类消失的版图上。

不知道这些数字在其他领域里代表什么意义,只是希望不要像南美洲的少数部落那样,为了族群的生存,要把族群里比较弱势或有缺陷的人,人道毁灭;或像日本的一部旧电影里那样,要把家里的老年人送上山让他们自生自灭;或像美国的科幻小说里那样,要把年满三十五岁的人送进工厂里,在循环成为年轻一代人的食物。

这七十亿,或不久的将来的一百亿,绝对不是财富。

Oct 27, 2011

闲话大闸蟹

秋风起,是吃大闸蟹的季节。

大闸蟹,或毛蟹,学名中华绒毛蟹,是中国独有的品种,长在长江入海口一带湖泊里的淡水蟹。据说其成长期为两年,成年后的大闸蟹会在重阳后从湖泊迁徙到咸淡水交界的长江河口进行交配,然后再回到淡水湖里产卵。当然,现在已经没有这样迁徙的大闸蟹了,现在的大闸蟹都是饲养的居多。

大闸蟹在新加坡总是带动不了潮流,可能因为新加坡人已经习惯吃那种超肥大的咸水肉蟹,加上习惯了重香料口味的烹调法,所以对那只有两三百克的瘦小大闸蟹不感兴趣。而大闸蟹的高档次价位,更是让新加坡人觉得划不来。

由于贵,市面上就有了真假大闸蟹之争,而也流行了只有阳澄湖的大闸蟹才是真品的传说。其实大闸蟹是一种很粗养的生物,只要环境条件合适,什么地方都能长。中国的江苏、湖南、浙江、安徽的湖泊里都能产大闸蟹,只是水土条件各异,所以蟹壳蟹钳的颜色形状、毛色、肉质、蟹膏的颜色口感都有分别,各有千秋。当然有些地方如阳澄湖、太湖、洪泽湖、石臼湖产的都是比较受欢迎的。

其实,大闸蟹之所以贵,不是贵在它的肉,而是贵在它的蟹膏。它能不贵吗?一年就只有那短短的一两个月里才能尝到那只能在中国长江河口一带的湖泊里养得出的香浓蟹膏。雄蟹的蟹膏香浓而且余韵冲鼻,口感滑溜软绵;雌蟹的卵膏口感则会因为蟹卵逐渐成熟而由软滑渐渐变硬,所以选吃雌蟹的最好时机就在农历九月底。

香港人吃大闸蟹喜欢用清蒸的,江浙一带的人一般都将蟹放在冷水里煮熟。吃的时候是什么调味料也不用蘸,先吃那带淡淡鲜甜的蟹肉,再来才吃那香浓软滑的蟹膏,慢慢吞咽,然后慢慢享受那冲鼻的回喉膏香,最后送进一小口的高粱酒,让回喉的酒气带上另一轮的蟹膏香。

能吃上好味的大闸蟹,已经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了。如果和你同桌的是吃蟹达人的话,那更是吃大闸蟹味觉享受外的一种视觉享受。这种达人能够把蟹肉吃个精光后,优雅的把那些吃剩下来的那带笑脸的蟹壳,毛茸茸的蟹钳,和那些红毛金爪的蟹脚,拼凑回大闸蟹的原型。

然而,再优雅也不可能比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一面吃蟹一面创诗那般文雅。

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Oct 25, 2011

快乐 · 幸福 · 指数

最近快乐指数和幸福指数又因为国会的关系,频频见报。有时媒体称之为快乐指数,有时文章称之为幸福指数,虽然看上去讲的是一样的东西。姑且不去管到底是快乐指数正确,还是幸福指数比较恰当,毕竟他俩只是名词,要怎么称呼都无所谓。

快乐和幸福,分别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这里也不想做比较深入的探讨,更不想用哲学的角度去探讨他们存不存在,和怎么去界定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只想在他们的实质意义上作一个比较明确的区分。

快乐是直接的、具体的、比较物质的、和感性生命的感官有呼应的、快感和满足感的强度比较大的、比较短暂的。因此很多人对当下同样的快乐会有比较不相上下的感觉,而幸福则不然。

幸福,相对于快乐,是间接的、比较抽象的、是一种整体概念、非物质的、时间性比较长久的。譬如一般人会用一生的时间去判断到底幸不幸福,因此幸福牵扯了很多的情感记忆、人生价值观,是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期盼和争取奋斗,再经过回想和分析,以及完美化和浪漫化的过程,才能判断得出来的主观意识。

当你在比赛时或者玩游戏时打败了对手,那是一种当下的快乐,绝对没有人说那时一种幸福。你赢取横财的意外惊喜,是一种快乐,不是幸福。获得加薪是快乐的。

当你吃到一种很可口,或渴望了很久的食品,让你心情舒畅而产生一种满足感,所以很开心,快乐。然而,当你吃到一种很多人都不认为是很可口的食品,却能让你回忆童年时光,那就可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了。

当你回想和享受建立家庭或带大儿女后的温馨成果,而忘了或减弱了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只大化了欢乐时光时,那肯定是幸福,不一定是却也可以是快乐。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幸福感又多强烈,不是绝对的,是相对和取决于个别人的起点,期盼和价值观。

就这样的区分来看,快乐和幸福也是有重叠性的。有时幸福就是快乐,有时快乐就是幸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快乐还是幸福,要量化他们是不可能的,更别说给快乐或幸福设定某种“指数”有多滑稽了。

Oct 21, 2011

别忘了给孩子们讲讲天方夜谭

很久很久很久以前,
天空是蓝的,水是清澈的,庄稼是在地里长的;
牛是不疯的,猪肉是可以放心吃的;
耗子是怕猫的,强盗是怕捕快的;
法庭是讲理的,买东西是要付钱的,杀人是要偿命的;
结婚是先谈恋爱的,谁是孩子他爸是清楚的;
欠钱是要还的,钱庄是一言九鼎的;
打工是买得起房子的,生病是不会破产的;
药是可以治病的,大夫是救死扶伤的;
学校不是图挣钱的,夫子是两袖清风的,腰桿是硬的;
理发店是只管头顶的,拍电影是不需要陪导演睡觉的;
卖狗肉是不能挂羊头的,开赌馆的是三教九流的;
街坊是守望相助的,和尚是不求名利的;
白痴是不能当官的,强盗是不能当宰相的;
还有,好汉是劫富济贫的...

Oct 19, 2011

佛山泪

佛山冰冻非骤寒
人情冷漠
亦非一个小女孩的难
说得完

百年来
战事频频
涂炭生灵

立国以后
运动连连
践踏道德
泯灭人性

开放至今
独尊金钱
生命低贱

太多好心当成驴肝肺
太多善行变成冤大头
何日解除中华咒
佛山的眼泪
从此不须流

注: 佛山的两岁小女孩被车撞倒又碾过两次,十八个冷血路人竟然视若无睹,这种现象让人不尽要思考为什么现在中国人的人性道德已经败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而导因又是什么?只怪自己才疏学浅,有眼高手低,想用短短的诗歌把中国百年来得人祸,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把人性道德败坏和扭曲得不成样子。然而学艺不精,写得是在很力不从心。

Oct 18, 2011

看了寒心

类似这样发生在中国的新闻,曾经看过很多,然而看到这个几天前发生的事件视频在网上大肆流传,心里还是会对那些没有人性的人感到寒凉。

为什么会对弱小的生命那么残忍?为什么会对一个弱小生命那么视若无睹?这些人的良心被狗吃了?尽管中国曾经发生过很多冤枉好心人的事件,但是这样就能让丧失天良的行为变得有理了吗?

自首的肇祸司机竟然没有悔意的说是小女孩走路不看车,他又在打电话,这样好像是说撞了人不全是他的错。至于撞了人后为什么还再次碾过去然后逃走,他竟然说撞死了人最多赔一两万,撞伤了人可是要赔十几万的,在钱的面前,人的生命是这么的没有价值。这样的人应该判他们死刑,而且是被车撞了,然后再碾过几次。

虽然看到视频的第一反应是,小孩的爸爸妈妈呢?为什么让一个只有两岁的小孩独自在马路上乱跑?尽管如此,也不能减轻对撞人司机的罪责,不能减轻妄顾伤女的路人的谴责,不能对他们的冷血行为给与任何合理的解释,给他们的惩罚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不能手软。


Oct 15, 2011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This is an excerpt written by Richard Lederer describing the crazy rul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I thought it was worth sharing…..

Let’s face it — English is a crazy language. There is no egg in eggplant nor ham in hamburger; neither apple nor pine in pineapple. English muffins weren’t invented in England or French fries in France. Sweetmeats are candies while sweetbreads, which aren’t sweet, are meat.

We take English for granted. But if we explore its paradoxes, we find that quicksand can work slowly, boxing rings are square and a guinea pig is neither from Guinea nor is it a pig.

And why is it that writers write but fingers don’t fing, grocers don’t groce and hammers don’t ham? If the plural of tooth is teeth, why isn’t the plural of booth beeth? One goose, 2 geese. So one moose, 2 meese… One blouse, 2 blice?

Doesn’t it seem crazy that you can make amends but not one amend, that you comb through annals of history but not a single annal? If you have a bunch of odds and ends and get rid of all but one of them, what do you call it?

If teachers taught, why didn’t preachers praught? If a vegetarian eats vegetables, what does a humanitarian eat? If you wrote a letter, perhaps you bote your tongue?

Sometimes I think all the English speakers should be committed to an asylum for the verbally insane. In what language do people recite at a play and play at a recital? Ship by truck and send cargo by ship? Have noses that run and feet that smell? Park on driveways and drive on parkways?

How can a “slim chance” and a “fat chance” be the same, while a “wise man” and “wise guy” are opposites? How can overlook and oversee be opposites, while “quite a lot” and “quite a few” are alike? How can the weather be “hot as hell” one day and “cold as hell” another?

Have you noticed that we talk about certain things only when they are absent? Have you ever seen a horseful carriage or a strapful gown? Met a sung hero or experienced requited love? Have you ever run into someone who was combobulated, gruntled, ruly or peccable? And where are all those people who are spring chickens or who would actually hurt a fly?

You have to marvel at the unique lunacy of a language in which your house can burn up as it burns down, in which you fill in a form by filling it out and in which an alarm clock goes off by going on.

English was invented by people, not computers, and it reflects the creativity of the human race (which, of course, isn’t a race at all). That is why, when the stars are out, they are visible, but when the lights are out, they are invisible. And why, when I wind up my watch, I start it, but when I wind up this essay, I end it?

Now I know why I flunked my English. It’s not my fault, the silly language doesn’t quite know whether it’s coming or going.

Oct 14, 2011

舍弃了
偶尔还会想起
独处在冷肃酒店他乡
游跃在零乱灵感酝酿
愁坐在喧闹酒廊一角

情绪将你烧
阴燃间
你婀娜灵现
轻轻柔柔丝丝细细
带上烦恼满瓢
升了
悬了
散了
化成逍遥

Oct 10, 2011

辛亥革命的乱想

纪念辛亥革命,孙中山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又在耳边响起。辛亥的那场命,百年之后的今天,到底是革成功了吗?由此不禁回想到过去一百年里炎黄子孙所经历的种种,只能哀伤的说那场革命,是革掉了皇室和帝制的命,割掉了被奴役表征的辫子,却没有割掉炎黄子孙的奴性,没有革了惧怕和崇拜专制的心。

帝制是专制霸权的,皇帝一人的思想和成见,决定全国百姓的命运。但辛亥革命后,百姓还是一样承受着种种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坎坷命运;从军阀割据到抗日,到内战,到大跃进打饥荒文革等等,虽不是帝制,却是有形无形的专制霸权导致的。

帝制也并非那么一无可取。果真如此哪能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帝制国度?那些明白帝制弊病的英明皇帝都会慎设谏官,来制衡自己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尽然缺乏任何透明度。也就是因为缺乏透明度,百姓才会对集权制产生迷信和崇拜。革了帝制的命,打着民主或社会主义旗帜上来的谋位领导,还是由迷恋和崇拜集权的百姓中产生的,所以恶性循环。

孙中山先生的远见,在于深知只靠几场革命,是不可能革掉中国人几千年来在封建帝制下根深蒂固的奴性,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能抛弃皇帝集权的崇拜信仰。所以才会讲了这句深谋远虑,语重心长的“感叹”。

努力了一百年,仍须再努力,强化民智,明辨集权的伪装,破除集权信仰的迷信。虽然革命是一个僵化制度的必然后果,但也可以是顺序渐进的,名正言顺登堂入室的进谏,而不是每次的革命都非得是流血的死谏。

Oct 8, 2011

回华英的《苦盼》

天空是家
大地是房
槟城是北厢
狮城是南堂
心已归
不凄
不凉

正义为体
公义为魄
他日重来
血液照样沸扬
无悔援胞斗豺狼

无须鲜花
不求勿忘
只盼匡扶人性之心
代代承传




注:

《苦盼》 -- 华英

依然
默默的竖立着
等待南方的鲜花
把你迎回
那久违的黄土

但依然
只是一阵冷肃的风
无视的绕过
碑文的茫然

心,又被射穿了
一季春秋
在故乡冷漠的目光里
英雄的名字
继续凄凉

Oct 5, 2011

民间智慧保留古迹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参加槟城怡保文化历史之旅,参观了和孙中山有关的纪念馆,以及当时极具影响力的名流和帮派头目的故居,才了解到在保留文化遗产这个环节上,民间的力量和努力,也可以有这般让人瞩目的成绩。

就拿张弼士的故居“蓝屋”来说吧,自张弼士1961年逝世后,其后人对故居疏于维护,后来卖给了民间古迹保存热心人士,1995年展开整修和活化。所谓活化,就是赋予它新的生命,除了建筑物的时代特色被保留下来,主楼供人参观游览外,楼院的其他楼房,都改成了38间民宿客房。房客的餐厅,就设在主楼的正厅,因此早午晚餐的时段是谢绝游客参观的,以及很多“游客止步”的地方。虽然给我们这些参观者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便,这种为了活化后民宿房客的考量,是很有必要的。

相比起来,海山帮派头目郑景贵的故居,就没有那么活化。它虽然也保留了时代特色,然而更像是古物收藏品的展示馆,少了一份自然的气息。

郑景贵故居的大门本来是对着大街,现今已经把大门改到右侧。若以原大门的方位来看,其故居的内部格局,似与张弼士故居差不多。但若以风水方面的讲究,还是张弼士故居略胜一筹。张居向东背西,郑居向西南背东北;张居背山面海,天井池下雨时聚水(聚财),郑居就没有这样的讲究。

还有一样很少人去注意到的景观,就是张弼士故居主楼的后半段,乃至庭院和侧楼的后半段,似是刻意建得比前半段高出一阶,而且是刻意得怕人家看不见的明显。问了讲解员也没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以前听一个槟城友人提过,说有些风水房是要建在山坡上,估计这样的设计能有建在山坡上的错觉。

老实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时代细节,有这些保留下来的古迹印记着它们,日后总有人可以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找到不一般的价值。就算是一个占地不大的简单南侨机工纪念碑,就已经无声的叙述着抗战古今多少事。感受历史和文化,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比那些呈现在面前的实物更加真实和震撼。

感谢民间的力量。

Sep 27, 2011

抉择

到底是有选择摆在面前好呢?还是让你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好些呢?还是选择摆在面前而你却没有选择地选那个已经替你选好的?

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表面上有得选,而实际上是没得选的选择。我不清楚来龙去脉,不觉得摆在面前的这个所谓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是在种种的条件约束下,可能是个无可奈何的最佳安排。只有拭目以待了。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至少还剩下面对或回避。

Sep 20, 2011

波兰总理和美国总统的故事

这是一个1892年发生在斯坦福大学的真实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个18岁的穷学生付不起学费,他和一个朋友决定组织一场音乐会举办一场校内音乐会,用音乐会的门票收入支付学费。

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1891年,帕德雷夫斯基去美国进行巡演,计划举办117场音乐会。

斯坦福大学的两个学生知道此事后联系到帕德雷夫斯基的经理人,向波兰的钢琴家发出了邀请,经过商议后敲定,钢琴家的出场费是2000美元。

音乐会终于在斯坦福大学如期举办。可因为听众大多是学生,票卖得并不好,这两名举办音乐会的学生只得到了1600美元的门票收入。两个小伙子不好意思地拿着得到的钱找到帕德雷夫斯基,告诉了他音乐会举办的经过,并写了一张欠条,承诺他们会尽快想办法把其余的400美元补齐。

“不行,”帕德雷夫斯基拿过欠条,把它撕成了两半,又把1600美元还给二个孩子:“这样不行。你们也付出了努力,请扣除举办音乐会所发生的费用,并用剩余的钱交学费,余下的钱你们再给我。”二个孩子听了十分惊讶,十分感激地谢了钢琴家。

这是一个小小的关爱和同情,但这却让帕德雷夫斯基变得非常伟大。他为什么要帮助这二个素不相识的学生?我们一生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的大多数人都会想:“如果我帮助他们,对我有什么好处?”而真正伟大的人只会想:“如果我不帮助他们,他们会怎么样?”他们做这些事情,并不是期望任何回报,他们做这些事只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

多年后,帕德雷夫斯基当选为波兰总理。他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可惜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面对的是一个饱受战争磨难的国度,一百五十万人的温饱成为严重问题,国家没有钱进口粮食。帕德雷夫斯基也不知道该如何帮助自己的人民,他向美国食品管理局求助。

当时美国食品管理局的负责人是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他后来成为了美国总统。胡佛同意帮助波兰,并很快将数千吨的食品从美国运来,帮助深陷危机的波兰人民。

后来有一次,帕德雷夫斯基在巴黎访问时,恰好遇到了也在那里访问的美国总统胡佛,他向胡佛总统感谢美国人民的援助。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总理先生。我知道你们那里很缺粮食。”胡佛总统说,“你也许不记得了,几年以前您曾经给美国二个没钱上大学的年轻学生慷慨的帮助——我就是那所大学筹办音乐会的两名学生之一!”

Sep 17, 2011

无距离美感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而且已经快到危害老旧事物的存在空间,加快老旧事物的消逝速度的时候,难免会引起很多有心人士的关注。这些有心人士都以“集体记忆”或历史关怀为基调,用纯感性的角度去抒发对这些老旧事物的怀念和不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些老旧事物也同样有不舍的情怀。这些年轻人都不属于那个年代的,肯定不曾在那个年代生活过,那来的集体记忆呢?

与一票年轻人交流过后,唯一能合理解释这种现象的是,现在社会上的事物都太过西化、规模化、批量化、一式化,导致缺乏个性。就说城市景观好了,大楼是越盖越多,而这座大楼和那座大楼都差不多;购物商场也越盖越靓,但是这个商场里的商店和那个商场里的商店所卖的商品都一个样。

反观那些经过时间淘汰和洗礼后存留下来的老旧事物,在现代的事物丛中,就显得特别有个性,别致,突出。一间惹兰苏丹的老旧店屋,比起其背景的高楼大厦,怎么看都独具特色;其内部结构装潢可能简陋,却拥有很多人愿意付高价到国外去享受的异国情调。

若从这个现代技术也无从朔造的个性化角度,而又能摆脱其他现实因素,如商业价值考量、历史价值考量、政治考量等等,任何年龄层的人,不管有没有集体记忆,都可能不隔着任何距离,纯粹用一个审美的角度去看待和观赏这些老旧事物。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必有现代人遗忘了的实用美和功能美等待被发掘。

这样无距离美感的审美观,就应该是我们用来审视任何老旧事物,若非唯一的审美观,也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种考量。

有一个往往被忽略的事实是,当新的社会价值观取代了旧的社会价值观时,并不意味旧的价值观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表象只能代出新的价值观比较适合新的时代。造成旧价值观没有用这样的误读,相信是在现今迷恋功利和效率的社会状态下,新旧交替平台崩溃得快,使得上一代没有时间与下一代交待和沟通,而任由社会潮流去朔造下一代的价值观。

所以很欣慰年轻人的怀旧情怀,有心或无心地提供给我多一种欣赏老旧事物的角度。

然而,和年轻人打交道,就要习惯他们那么让人无法抓摸的特性。当我在欣赏他们的独特思维之时,他们也在我的脸颊重重的刮了一下,说一旦这些东西(老旧事物)消失后,他们的照片录像和博客,就可能会升值了。看来我是高估了这一票年轻人了。

Sep 13, 2011

另类小可爱


朋友寄来这些照片,第一次见到小刺猬,觉得他们太另类太可爱了。好像才刚出世没多久的小刺猬,背就已经长满了小小的刺儿,忽然有很想知道妈妈刺猬是怎么把小刺猬生下来的冲动。而更大的冲动,是很想知道爸爸刺猬和妈妈刺猬是怎么交配的。哈哈。

Sep 10, 2011

杂货店,RIP

近年似乎很流行集体记忆。可能后悔当时没有为匆匆忙忙被拆除的集体记忆,如国家剧院、国家图书馆、国家体育场、海京楼等等,留下一些较系统化和完整的记载,这次文物局启动的“社区文化遗产系列”计划,将把老杂货店列为它的第一个记录对象。

这样的消息,好像意味着杂货店就快要走入历史。其实,在实际意义上,杂货店早就已经走入历史了。

难道在报章照片上的那种在旧货架上,一大批像超市般摆得整整齐齐的现代化包装日用品,就是老式杂货店吗?那只能称得上是个迷你超市(mini-mart)。而报道中宣称现存的两百家老杂货店里,其实几乎都是从“药材店”转型过来的。若这些所谓杂货店就是文物局即将记载的对象,尽管有店家的口述纪录和摄影作品作为研究收集到的资料“会被存入国家档案馆,并成为新加坡记忆工程(Singapore Memory Project)的一部分”,也恐怕不够全面。

这样的形式化记录做为集体记忆,对老辈来说,除了聊胜于无的哀伤之外,就是难以忘怀的无奈。至于认为年轻人能通过这些记录,更了解新加坡的发展过程,更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毕竟,通过无力的文字叙述和单调的二维画面所能传达和表达的,极其有限。这些原“貌”馆式的资料,正如所有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只留其貌而留不了其神;就像牛车水那样,只能留住其躯,留不住其魂。

当杂货店生存的生态条件消失了,把它制成木乃伊能有什么长远意义?难不成想像“侏罗纪公园”那样,让后代可以抽其基因,重现其光辉时代?

Sep 5, 2011

忆 · 故友

两天前,中学同届的校友聚会了。听说张宏利同学去年肝癌离世了,心情一直很沉重。过后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满脑子都尝试把三十七年前的画面调出记忆。

他是中一中二同班同学,矮小黝黑,身手灵活的足球小将。还把球场上的精神带到生活里,永远一脸处之泰然的自信笑容。什么问题对他来说都是“球”,看自己怎么踢。任何失败和不顺对他来说就是球赛,下次加倍努力。他是城市的孩子,却有着甘榜孩子的精神。

中三分班后我们因为课业不同,接触和玩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就渐渐的疏远了。毕业后更是没有再见过彼此。直到上次的校友聚会,听说他到上海开拓教育事业,还做得蛮成功的,心里还为他高兴。

上网去看了看他的资料,发现他在中国的管理课程培训界,是一个小有名气的讲师。他在中国打拼了那么多年,而那又是个应酬喝酒都往死里喝的地方,就难免将他死于肝癌和这烟酒过量联想在一起。很惋惜。

然而,以后不再会有他的消息了。

没想到,这种一个个故知渐渐在生活中消失的年龄,来得那么静悄悄,毫无痕迹。

Sep 4, 2011

不败


豪雨倾下,
漏檐不遮;
羽翼湿透,
展翅难飞。

霖过晴未放,
张臂抖惆怅,
细啄润毛梢,
期待,
再翔蓝天上。


注:总统选举前一日,八月二十六日,是冷静日。下了一场大雨,望着窗外屋檐下的被淋湿了的小鸟,哆嗦得抖动全身的羽毛,想到了那几个将败选的总统候选人。

Aug 23, 2011

Project Kampong Lorong Buangkok

这应该是学生的project,一看就知道是用城市人的角度取景,然而蛮特别的。

甘榜·最后·浪漫


在那条天天都会经过的马路边,在一大片私宅区从北面,一小片组屋区从南面夹着的一小块乍看上去杂草丛生的地方,竟然藏着岛国“传说中”的最后甘榜。若是自己要找到这块地儿,肯定要费点工夫。

和往常的历史文化之旅一样,山叔总是准备了丰富的史料还有历史照片,生动的叙述了罗弄万国甘榜的古今多少事。这就是山叔的魅力,因为透露了很多史书上或谷歌里搜寻找不到的第一手资料。从七百年前的“海人”(可能源自云南)在那里一代活动,到近代的陈泰如何买了甘榜一带的地皮,直到其后代如何与孙中山的革命牵扯上关系等等,给这个最后甘榜涂上很浓厚的色彩。

然而,这块甘榜地将走入历史,是这个寸土如金岛国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规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且日子也恐怕无多了。当这一天到来时,除了在这甘榜留下来的年老居民会对它依依不舍外,更大群的就是像我们这些曾经在岛国的某一个消失了的甘榜里长大和生活过的人,对甘榜生活的怀念了。


不过,甘榜即使不给城市发展让路,也避免不了被新生代的价值观所淘汰。不是吗?在甘榜里游走了半个星期天上午,竟然不见一个小孩在这天然的儿童乐园里耍戏。年老的居民都无奈的说孩子们都搬到设备相对完善,交通比较方便的组屋里去生活了,偶尔才回家看看,据说甘榜里的居民平均年龄似乎在五十以上。甘榜正在老去,慢慢的被现代价值观遗弃。

甘榜的精神面貌也起了变化,它变得缺乏生气。据说甘榜里还住着二十八户人家,但半数以上的房子都是大门深锁的,有好些还是年久失修的房子。没有过过甘榜生活的人会觉得那是宁静,我倒觉得那是完全没有背景声音的死寂,不像以前的甘榜那样,空气中永远充满着,远处小孩的玩闹声,左邻右舍的洗衣晾衣声,修墙补檐的敲打声,切菜炊食的浓浓咖喱香。总之就是背景里充满着很多采的生活交响乐,很有生气的恬静,在这里却找不到,只见到一位老翁孤单静静的扒着一碗配着两碟小菜的白稀饭。

短暂的邂逅和逗留,甘榜总会给城市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浪漫遐想,诚然,也只有在甘榜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以及知天顺天的生活意义。他们习以为常的面对那种涨潮遇骤雨式的水淹村庄,当成是大地的定期排毒。他们坦然接受与天地万物共享一片土地,共存于一个空间,蚊蝇蚁蜘蛛是常客,就连蛇蝎蜈蚣偶尔到家里做客,也不会对它们赶尽杀绝,因为了解一物降一物,万物循环不息的自然规律。这些可能是事事讲求效率,缺乏时间和耐心的城市人所不知及无法忍受和面对的。

在甘榜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物件循环再使用的创意呈现,随性自然且不造作。还有,逛了一个早上,竟然找不到一间房子,装置着现代社会视为舒适生活不可或缺的冷气机。所以甘榜生活在本质上,可以说是城市人现在正倡导的所谓绿色生活的非浪漫版本。

自从传说中的“最后甘榜”几年前见报以来,甘榜罗弄万国的老村民就不停的接待陆续到甘榜去的自由客,老师,学生,旅游团,媒体人,摄影团队等等,还有两支枪的电影也在那里取景,这些都多多少少骚扰了村民的生活,但是他们大都很包容这些陌生客为甘榜送上的道别仪式。希望他们能继续随性的过着“浪漫、逍遥”的生活,陪着甘榜庄严的走入历史。

Aug 19, 2011

不管你是谁,佩服你的创造力

创造源自于压抑,源自于愤怒,这个改编自电影“希特勒”的短篇幽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不认识你,但很肯定你也是在那个希特勒的折磨下活过来的人。短片里叙述的细节,让那些曾经历过那些难熬日子的人,及那些现在面对煎熬并等待逃脱的人来说,不能不说肯定会发出会心畅笑的短暂心理舒缓。

Jul 30, 2011

说一套,做一套

家在组屋最高那层,只要望出窗口,不须抬头就可以看到楼顶的储水箱。

自去年十月开始,楼顶储水箱区的十几支日光灯管,是全天候的开着。已经十个月了,还不见市政理事会派人来把灯关掉。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了,每每看到这样浪费住户杂费的事情,总是又发电邮又打电话到市政理事会去投诉。每次都会得到很敷衍的答复,“… we will send someone to take a look…。”但是过后楼顶还是灯火通明,估计是找不到someone来看看。

有时一拖就是好几个月,才把楼顶的电切掉,但是往往是过不了多久,隔壁栋或不远处的楼顶也灯火通明了,有如巡回演出。所以有理由相信他们是用定期维修的时间表来“take a look”,但是素质很不稳定,记得切了这里的电,却忘了切那里的电。

已经投诉到可能被列入黑名单了,甚至威胁他们说如果他们继续这样浪费住户的钱,就拒绝缴交每月的杂费。很显然的,威胁不奏效。

数月前在楼顶水箱的命案,满怀希望以为一定会派个人来“换锁头”,顺手把电切掉。结果还是失望了。

最近又有很矛盾的新闻见报,说他们要改装公共照明,用价值不菲的声控装置,取代传统的装置已达到省电的目的。

很愤怒,一边在那里不当一回事的浪费钱,另一边却挣着眼睛瞎喊要用很多更多的钱去省钱。唉,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糊涂

所谓糊涂:

孔子发现了,取名中庸;
老子发现了,取名无为;
庄子发现了,取名逍遥;
墨子发现了,取名非攻;
板桥发现了,取名糊涂;
当代精英发现了,取名和谐。

糊涂之难得,在于明白太难。
和谐之难得,在于实现太难。
所以,
有一种明白叫糊涂,
有一种糊涂叫明白。

Jul 19, 2011

杂乱,自然

每次陪来自欧美或亚洲的朋友或商伴在新加坡到处闲逛时,往往会被问到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这里的树都会长成那样?”

那样?咋样?他们指的是路边和公园的树,都像是把雨伞似的,顶上的枝叶都是撑得很宽大,中下段是完全没有申展或低垂的枝叶,就像是一个倒立的金字塔。

开始的时候脑筋没及时转过来,还纳闷的问自己:“对,为什么会长成那样?”这样的雨树都是住在甘榜时很少见到的,所以不知道它们的原貌应该是咋样的。甘榜人家都比较实际,种的也大都是经济作物,比如椰子树、红毛丹树、红毛榴莲树、菠萝蜜树等等,不会特意种一些又粗又大,只为了遮阳又没有可食用果实的树。后来被逼迁到组屋区时看到的雨树的第一印象就是那样了,也从来没有去想为什么会长成那样?

经他们这样一问,才开始留意到这些树是经常被修枝成那样的,不管是为了公路安全或是为了让它的成长或遮阳效果达到最大值。是后来在马来西亚的一些地区见到未经修枝的雨树,才惊艳它的原始美。

新加坡的铁道将要拆除了,吸引了很多人沿着铁道走他一朝。一些人为了“集体记忆”,一些人为了童年回忆,但是走过之后,相信大部分的人是惊艳于以往从未接触过的,铁道两旁绿色生态的原始美,不经修饰的杂乱美,大地赋予的自然美。

Jun 20, 2011

一个陌路人

在香港机场转机时,拖着行李正赶向登机闸口,有个也是拖着行李,穿得像生意人的中年人在我跟前停下。

“请问你是中国人吗?”

“我是新加坡人。”还有大约十五分钟闸门就要关闭了,不假思索就回答了他。

“我们都是汉人,有件事不知你能不能帮帮我。”

一面看壁上的钟,一面说:“什么事,你说吧。”

“我现在要搭飞机到曼谷,但是我的钱包被人扒了,不知道你能不能借我几百块钱,让我能在曼谷买机票到清迈,我到了清迈就没事了,那里有我的生意伙伴。”

看着钟上的秒针似乎用比平时更快的速度一度一度的跑,“我很想帮你,但是我身上没有那么多的现金。”说着掏出钱包来数了数里面只剩下的大约三十多元美金。

他大概是看到那一叠的美金,而没有注意到那面额。那叠里面大部分是一元五元预备来给小费用的,也是在美国最有可能用到现金的地方,因为基本上大部分的消费都是用信用卡付的。

“我也就只需要几百元人民币,”他用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你帮一帮自己得同胞。你不相信的话可以把我的护照和手机抄下来。”

“我到美国去了一个多月,确实只剩下这么多美金,其他货币我也一点都没有,不好意思,帮不了你。”

“也不是很多钱,你就当请我吃顿饭。”他有点急了。

“不好意思了。”看了看时间,只剩下大约十分钟了。

他失望的,一句话不说的,转头走了。望着他很快的消失在候机厅的人群里,我也急步的赶向登机闸口。

当时没有一点怀疑他说的情况,况且他如果要骗钱的话,也不必要在候机厅这样得环境里进行。当时如果不是也在赶着登机,能想到可以帮他的办法也不是没有的。

飞机起飞时,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好运了。

Jun 12, 2011

其余人等包括我自己在内,多是一知半解的偏见,道听途说的胡扯,莫名其妙担忧,毫无头绪的喜悦…

Jun 7, 2011

飞往美国的班机上

在飞往美国的班机上,有位完全不懂英语的粤籍老妇,请求一位中国籍的空服人员帮她填写入境卡和报关表格。她忙完后就过来帮老妇人填写,填写到护照上和签证文件上没有的资料时,就问老妇人,老妇人就用粤腔很重的普通话回答她。但是她那温柔却侃侃的问话,摆明了是在调侃那老妇人。

“你是要到那一个农村啊?”

老妇人没听出话里的意思,老老实实的回答:“升路易士(Saint Louis)”

“那你被判了几年啊?”

老妇人糊涂了,望着她却不知怎么回答。

“就是你会在那里呆几年才放你回家?”

老妇人才回答:“哦,系三年。”

很纳闷她何苦要这样消遣自己的同胞。

May 20, 2011

高海拔反应

前阵子出差回来后,发现全身肿得很厉害,肿得全身的皮肤绷得光光亮亮紧紧地,手掌不能握紧拳头,鞋子和裤头都小了一号。

难免会觉得是身体发出的健康警示,但是医生分析了相关检查报告后,都排除了和水肿有关病症的可能性,这点是让人比较安心的。

医生都找不到原因,也只有由它去了。但是一向来身体很健康,也很勤游泳运动,对这样的状况,很是困扰。唯有从饮食方面作调整,改变往常重口味的习惯,希望能有一点改善。几个星期后,身体状态才恢复正常。

后来和一个好登山冒险的好朋小聚,向他提起这事,他直觉的问道:“你是不是到什么高海拔的地方去了?”我被一言警醒:“噢,之前是去了三千几米的山区和墨西哥市。”他说有时在高海拔地区呆上一个多星期,就会有这样的生理反应。

但是以前痴迷背包旅游的时候,也去过很多更高海拔的地方,怎么当时没有类似这样的高山反应?看来是年纪大了,对高海拔的生理反应比较明显了。对高山特别痴迷的自己,往后要到高海拔的山区,要倍加注意才行。

May 4, 2011

雨中的建国路(转载)

今晚,我认真思考着
这一票,是为谁投的。

老实说,不是为我自己。
我看着自己,
手脚健全,念过一点书,
打着一份工,无病无痛,
尽管,赚的钱不多,
有时还要上当铺,呵呵,
但,我还能简单地生活。

今晚,下着雨,
我在工人党的群众大会。
看到旁边有个苍老的先生,
拿着拐杖,孤独屹立聆听。
他,应该有80岁了。
我把伞靠过去,有点难为情地说
我们一起撑吧。
他皱皱的皮肤,绽放了笑意,
也很不好意思说,Gam xia, ah muay.
我们静静站着听。
工人党的发言者
主要都以英语演说。
我一直偷偷转头看他
心里想象
他年少时
是不是也参加过群众大会?
那时,新加坡动荡不安,
面对英国殖民政府的主宰,
然后又面对自治,
然后,又面临合并。
他那专注的表情,让我动容。
当年,他们应该是以方言发表演说,
因为人民还没有受太多教育,
许多群众,
都是贫困和不识字的劳动人民。
但,他们却本着对一个国家的未来,
热切欢呼,齐心期盼独立。

我永远不能理解这个老人家
这一刻的心情。
他曾在过去的群众大会,
目睹着新加坡的挣扎,
憧憬它承诺的远景,
还有挥舞着
对抗殖民政府的理想激情。

现在,他孤身站在雨中,
吃力地,专心地,
听着他不明白的英语。
尽管听不懂,
他始终没有离开。

因为,他还是爱这个国家。
尽管,国家已经遗忘了他,
他对国家,已经没有任何经济效益。

我又很不好意思跟他说
我给你翻译,好吗?
草场的人声沸腾,
有时我也听不清楚演说,
但,还是尽力让他明白。
因为,他也是一个国民
有知情的权力,
投票的神圣。

翻译到一半时,
我突然很欣慰,
自己能掌握双语。
是,这让我感谢双语政策。
但,懂得双语,不应该只沦为
一个利己利国的政策,
而是,还能不能利人?
这个双语优势,归功于当年执政党的坚持。
但,我们却没有将这个优势
回馈更多人。
反而只是强调,如何以这样的优势
提升自己,为自己增值
巩固自己在国际的地位,
加强自己的商业竞争力。
自己,自己,自己。
全,都是为了自己。

那,这个老人呢?
还有很多老人呢?
我们呼吁了多少次
地铁站才开始
把英文的说明和指示,
翻译成华文,
方便老人家认路。

原本,我想用方言翻译给他听,
但却很羞耻。
因为,讽刺的是,当年同样的政策,
让我掌握双语,
也迫使我生长在一个
方言殆尽的环境。
我觉得如此无力,甚至说不出,
让他觉得亲切的方言。

过去,有个老人家迷路时,
带她去地铁站
她突然感叹说
现在,我在自己的国家都会迷路,
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
也很难出门了。

如果,执政党真的关心人民
那就应该关心 - 所有人民。
不管她/他有没有对GDP带来什么好处。
一个精明能干,却缺乏慈悲心的政府,
是苍白而悲哀的。

回到雨中的群众大会。
这个老人家,听着我的翻译,
偶尔大笑,然后点头。
他一直说,是,政府玩臭。
玩臭,玩臭。
我也哈哈大笑,心里却有种难过。
然后老人家凑过来
口齿不清,有点吃力地说
居委会是干什么的,你知道吗?
就是照顾人民。
我楼下的居委会
是没有用的。
因为他们从来,不曾来访问我。

雨越下越大了。
老人家说,我要回去了。
我说,还下雨呢,我送你吧。
扶着他走斜斜湿湿的草坡,
我感觉,就好像扶着
当年,曾为新加坡奋斗过的所有老人家
因为他们相信独立,
相信自治,
相信人民的尊严,
相信幸福和民主的未来,
他们努力辛勤,
建设了新加坡,
让我能安稳成长的新加坡。

听了这么多群众大会
在野党说,执政党也说
大家都说,你要明智选择
你要为新加坡的未来慎思
你要为身为人民的自己争取民主,
你要为你的子女着想,
你要为你的前景盘算。

唯一触动我内心最深处的

在工人党的第一个群众大会上,
候选人陈硕茂说,
你的一票不只是为自己投的。
是。
这,就是一种对人类的关怀,
一个国民,对其他弱势的扶持。

我的一票是为了
那个捡破烂的老人家,
靠助步器过马路的老爷爷,
卖纸巾的驼背老太太,
还有,今晚雨中,
跟我一起撑伞的老先生投的。

你的一票,不只是表达了
一个国民的合法权力,
也是在呼吁
一份对其他弱势群体的
同理心
一种不再利己的
关爱。

执政党一直强调自己的战绩
所谓的Track record.
请容许我提醒你
当年

现在这些成千上万的困苦老人们
奋身努力,埋头苦干,
默默成全了
你的光辉。
他们流过的汗,掉过的泪,
甚至为建国
失去的生命
只是没有被点名道姓
记载入历史书。
只因为
他们只是普通老百姓
不是家喻户晓的国父
或手握麦克风的政治领袖。
每一个他们,都成就了
现在的新加坡。

今晚,我很清楚
自己为什么投票。
这张票,
是为所有在新加坡功利主义下,
曾经投身建国,
如今却被遗忘,
被嫌弃,追不上
也迷路的老人家们所投下的。
这一票
非常微薄
却坚定地
表达我的歉意和感激。

也因为如此,
这一票,
不是执政党的华丽保证
或认错
或哽咽
或讨好
或恫吓
所能左右的。

过去五年
过去又过去的五年,
有种种的时机,
有无数的财富,
有强力的委托,

执政党却从不曾领悟
也不愿意施与
这个最基本
对人类的自发关爱和慈悲。

我想
这一票
是时候了。

不再
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健壮的我们,
如何为
脆弱无依的他人
付出的时候了。

Apr 22, 2011

死马当活马医

气爆了,别说用清水泡澡,平时连一滴水也不让它沾的,这次它竟然在汽水里泡澡。

发现时已经太晚了。把它从那滩汽水里捞起时,它已经奄奄一息。它的体腔淌出汽水,俺的心里淌着血水。

只能怪自己太大意了,不应该把那瓶只喝了一口的汽水和它摆在一起带上飞机。可能是瓶盖没有栓紧,加上飞机上了高空后的低气压作用下,把瓶盖爆开了。这下可好,电脑包成了浴缸,让它和它的好伙伴们,享受了俺想都不敢想的A380头等舱服务—在万米高空中泡澡。

把它们摆出来抹干晾干,又不敢冒冒然给它们上电,看看是死是活,怕一上电就加速它们的死亡,一时真是束手无策。

找了名医,庸医,和江湖郎中,竟然没有人敢医,都说从来没有医过这样的病例,不敢冒那个险。也上网去查了,结果这世界之大,这太阳之下,还真的找不到类似的糊涂事。

没有办法啦,就施展自己有限的常识和想象力,以毒攻毒,把死马当活马医,因为它里面的资料对俺太重要了,能救得了多少是多少。先是把那些能开膛破腹都拆开,那些需要封口的都给堵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掉付在上面的糖分,再来用烤的晒的吹的把它们风干。

这样前前后后折腾了两周,重新装好了,战战兢兢的给它们上了电,结果 … … … 哈哈,好了。谢天谢地。

从今往后,再也不喝汽水了。

Apr 18, 2011

Ciudad de México

墨西哥城(Ciudad de México)的治安和污染问题,都给媒体,互联网和类似孤独星球等旅游书籍的大量负面介绍,说成是全球最污染的城市,说是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被打抢什么的,搞得对它的印象极差。

其实对这个在海拔2400米,曾举办过1968年那一届打破最多奥运会田径纪录,以及几年前爆发全球一度恐慌猪流感高原城市的认识,有点被误导了。污染问题就不说了,因为不管是和北京洛杉矶或印度的任何城市比起来,它的程度根本是小儿科。

这个建在湖床上,现今还在不断沉降城市的治安问题,也从时时刻刻满街可见的巡逻警车和执勤警察得到一点心安。当然,这种现象只见于酒店集中地、市中心、和游客常到处,贫民百姓活动区可能不是这样子。

然而,除了酒店里的少数职员外,即使不能用西班牙话和他们沟通,往往像个哑巴似的,只能用“手指语”(就是指指这个指指那个)和常用的几个西班牙语单词加上“si”及no“si”尝试沟通,墨西哥人的友善和他们那一口说得像子弹在飞的西班牙话加上笑容,往往会让人放下心理上的防范。

另外,墨西哥人的其中一个人种支脉,若不是他们开口说话的话,看上去就像中国北方的蒙古族或满族,觉得非常非常的亲切。

墨西哥城,和其他拉丁美洲的城市比起来,是一个让人频遇惊喜的地方。往后若有机会,一定不会像这次那样抗拒造访。

Apr 2, 2011

小小惊魂

返回拉斯维加斯的路上,停在途中一个小镇打算弄点吃的。

把车停好熄火,正要下车之际,突然被站在车门边的一个人吓了一跳。那人穿着一身不算褴褛的运动汗衫牛仔裤,从肥大的身躯和脸孔的轮廓看起来是三十来岁墨西哥裔的男人,正对着我笑嘻嘻的。

自然反应当然是立刻把车门锁好,把视线从他身上转开。往周围扫视了一下,发现整个停车场没停几辆车子,除了他和我之外,也没见其他什么人。当时有点不知所措,打算把车开动离开的。开动前还是望了他一下,发现他正在比划的手式,是正在向我乞讨钱或要根烟抽之类的,也搞不清楚他要的是什么,就对他摇头说没有。

他还是不肯走开,相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突然往我车后望了望,神情马上变成有点僵硬,然后立刻拔腿往反方向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已有两辆警车从我车子两边驶过,向他跑去的方向追去。

看着他在五十米外的地方被截住,压倒在警车上,搜身,戴上手铐,推进警车被带走。不知道他是何方人物?

被吓饱了,东西也不吃了。事后重新开车上路时才意识到当时我的处境可能很危险。

Apr 1, 2011

自我放逐(三)。。。地质博物馆

车开了五六天,总共跑了八九百哩路,还是没有把小镇老者说的路线给跑遍,最多只跑了一半。

这一路上,每一段路都有惊喜,不停的惊叹。不停重复的从两三千米高的原顶开进峡谷,再从峡谷开上另一边的原顶;不停的在数小时内经历高原冬夏季候变化; 不停的要在那弯弯曲曲,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的路上,一边小心的开车,一边观赏路边的景观。

在这片亿万年前从海底垄起的地层,被天然雕塑师 – 风雪雨和江河水,按照各个地质的特性,用了千万年,精雕细琢的,成了现在的景观。眼前看到的也只是暂时的,就在那一刻的景观,就像是相片所留下的片刻,它还在不停的变化,它是有生命的,还在继续的生长。

脚底下踩的是千万年前的沙石尘土,眼前看到层层叠叠的地质层是地球的年轮,是冻结的年代,凝固的空间。在某一个年代空间里,一定还有消失已久的恐龙和原始的生物在里面。

可惜,相机框不住的,是那高原和峡谷的辽阔;套不了的,是那地层山脊的宏大壮硕;映不出的,是那叠叠地质层的自然原色。

如果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地方一定要去走一趟的话,觉得这个地质博物馆,年代博物馆就是那地方。特别喜欢这种能够渺小人类的壮伟景观,让人参悟自身的短暂相对于大自然的亘古永恒,因此对大自然能有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惜。

这次的放逐,意外的收获太大了。

Mar 30, 2011

自我放逐(二)。。。指路宝

高原上一个只有一个加油站一间汽车旅馆带餐厅和几户人家,但是在地图上却有一席之地的小镇人对我说,夏天来的旅人都是冲着“地质博物馆”来的。

餐厅里其他用餐客,除了我之外,大约十一二个左右,也相信几乎是该镇的所有人口,他都认识。因此对在淡季前来这个“鸟不生蛋”地方的陌生客,特别殷勤,或许说是因好奇而产生很多话题更为贴切。

他慎重的指示路线,先走东9号--45哩,转北89号--42哩,然后东12号--123哩, 再来东24号--42哩,再来南95号--122哩,然后191号转163号转160号转98号共--200哩…

我听不下去了,“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个地质博物馆?”结果得到他风趣的回应:“我可能很老,但是我不糊涂,不可能让一个远道而来的稀客,入了宝山,却空手回去。”然后提高半调的说:“它能够让你开五六天的车,总共一千多哩,路的两旁,都是博物馆的展品!”

去过号称是最壮硕地质景观的大峡谷,也没有像这位小镇老者说的那种千多哩路两边都是地质展区的景象。就冲着他的盛意推荐,虽有点半信半疑,还是决定走它一趟。

Mar 27, 2011

自我放逐(一)

一个研讨会和两个展览相继在北美举行,中间有一个星期的空档,可以好好的放逐自己。

完全没有计划,只知道要往像苏武被放逐的地方去,也不想到网上去搜集资料,就在拉斯维加斯租了一部车子,见到高速公路就开上去,然后就一路往逃离城市的方向行驶。一路上也不见有什么像罗布泊的地方,直到累了就找个地儿过夜。

隔天一早,凭直觉来到一个有峡谷的高原地,开着开着,渐渐的那个感觉就对上号了。公路两旁的荒原,一望无际,辽阔平坦得让人对毕达哥拉斯的地球圆形论产生质疑;宽广得使行驶着车子后面的公路像是在被荒原慢慢吞食。

在路上行驶的车辆很少,少到有时个把小时才能看到一辆迎面而来的车子。眼前就是一种上是天,下是地,中间只有地平线和自己。眼前送过来的是地平线上的一个点,慢慢的开阔成了车子底下正在行驶中的这条路,像是在说路生于荒芜间,向前行驶就有路。

这悠悠天地间,后路消逝了,然而前路也在生成中。很期待这路会带我到什么样的地方…

Mar 18, 2011

你的钱,不是你的

定期存款到期了,到银行去办手续。

去之前已经打过电话问过了,说是如果之前没有任何正式指示,就会自动把本金放进另一个月度的定期存款。何谓正式指示?就是需要本人到银行去签的文件。

到了银行,见人龙很长。环视银行内部,发现处理银行业务的柜台已经从以往的十个,缩小到只剩下四个了,难怪人龙那么长。而其他占了银行大约六成以上的空间,都改装成了好多个小小的办公室隔间,在卖银行的其他“产品”。

在犹豫要不要加入人龙排队时,有个人就上前来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跟他道明来意后,他就要我在沙发上等候那些隔间里的人有时间就会来帮我办理。果然很快就有人来请我到其中一个隔间去。

她了解了我的来意后,并没有立刻帮我办理,而是给我介绍她银行的新“优惠”定期项目,耐心听完后还是对她表明要把本金取回。她听了后还是很坚持的介绍银行的其他各式各样她说回报率比较高的产品,等到她介绍完银行的所有产品后,我还是坚持我的本意。然后她有点失望的说她“不能”帮我办理,要我稍等,她找人来帮我办理。

没一会儿,她的上司来找我聊,和刚才一样,也给我介绍了那位小姐介绍过的产品。我婉拒了他。他依然纠缠要我说不肯继续投资的原因,要我说说他们的产品有什么不够好的地方以便他们可以改进。

我坚持要取回本金然后存进储蓄户口里。他就在电脑里看了看我的资料,然后说现在的储蓄利息几乎是零,把钱存进储蓄户头里而不投资能赚取更高利息的投资是很笨的。

这下子我忍受不了了,对他说;“首先,你在银行里工作,能有权力看到我的存款资料,但是并不代表你有权利以及请你们有点职业道德,别对我怎么挪用和应用我的钱作出任何评价。再来,推销促销银行的产品是你的工作,但是我也很尊重你们工作的听完了你们的介绍了,那我能不能你们也尊重尊重我们的意思,把我们的事情办了。”

他一脸愕然,道了个歉,然后要我稍等,他找个人来帮我办理。结果一等就等了近一小时。直到第一个接待我的那人又过来对我说大家都很忙,我若不想再等的话就到柜台去办理。我无言以对,要是他早这样跟我说,就不用耗俩小时在那里听那么多废话。

柜台前的人龙还是很长,等轮到我的时候,柜台后的那人又对我说:“储蓄户头的利息很低,你有没有兴趣考虑一下我们的优惠定期存款吗?…”,天啊,又来了。

我们的钱到底还是不是我们自己的钱?为什么要挪用自己的钱需要这样过五关斩六将?

Mar 15, 2011

太平。湖。记。忆

我们的世界变化快,有时快得让人无所适从,不是所措。

中学时大半时间都在学习如何用对数表,钻研如何查得又快又准,毕业后发现用不着了,有了计算机。工艺学院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画工艺制图,苦练如何用一支木铅笔能画出0.3,0.5,0.7毫米粗的线条,如何一只30/60度和一只45度,以及一把圆规就能画出各种角度和各式各样的图形,毕了业当完兵后发现也用不着了,有了电脑绘图。大学里的科系更是赶不及工业界的应用步伐,一毕业就发现大学是白念了。

生活环境和生活上的变化更是快,从多种方言并存的年代,到用华语淘汰掉方言,到华语也被渐渐的边缘化,前后也就那么二三十年。弄得大部分只懂得方言和不懂得英语的老人家,活得像是聋子哑巴,和社会脱了节。到处都像是永远的工地,不赚钱的和更赚钱的地方,楼房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搞得去到一些较少去的地方,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集体记忆和回忆,在这个地方不值钱;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很难找到憩园。

这次来到了三十八年前到过的太平湖,站在和记忆中相去不远的宁静湖畔,慢慢环看。那水镜湖面,时不时被微风吹起像群燕低飞的涟漪;那秀气的湖心岛,依然矗立在背山的湖水倒影怀抱中;那湖畔的壮实雨树,用比以前更长更垂的低垂枝干,在触摸湖水;湖边的瘦小马路,依然静静的躺在雨树荫下纳凉。

除了湖边多了三俩游船外,和雨树的树干粗壮了些,其他的都还一样,时间老人把这个湖给忘了,我也想在湖边蹲到能忘了时间。

想起那湖底应该还躺着我那双三十八年前玩到太平湖时不巧破了的鞋子。

湖太平了,是疲惫心灵的港湾,是记忆的归处。

Mar 5, 2011

瓶颈

人生路,必遇瓶颈,频频。

瓶颈,不是个坎儿,也不是什么凶煞。它就是瓶子里的杂质沉淀前的一种淤滞状态,再不处理的话就会慢慢的凝聚然后沉到瓶底变成浓稠的渣滓。

并非作业的环节出了什么差错,亦非方法和途径不正确,正因为一切都太正常,所以才衍伸出这样一种毫无变化,毫不带劲的惯性和常态。每天进进出出就是那栋大厦,那间办公室;见面的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个人,说的就是那几句工工整整的台词;每天机械式在处理一些公式化的动作,在重复那不能自拔的重复,深知明天又是另一个今天或昨天。

想要逃出这样了没有生气的重复,不外这两种做法;不是完全抽离去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就只能在那潭死水里投下一颗能激起涟漪的石子。

要搁在轻狂的年少时候,可能也不会管它什么瓶颈不瓶颈的,以时下的朝语说,就是“郁闷”,就可以不顾一切的逃脱,全身抽离,去选择另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刀快气勇,没有后顾之忧,就因为年轻。

上了年纪,顶了更多社会角色,背负了更多社会责任,承载了无数的期盼和梦想。想到冲出瓶颈,就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勇猛,而是必须瞻前顾后的多方考虑。深知冲出瓶颈之后未必就能海阔天空,也知道瓶颈之外还有瓶颈,还有瓶颈。即使冲出,就能海阔天空,还是要面对取舍的拿捏,因为瓶子内有一些放不下的安全区,瓶子外却有很多未知数。

冲出的难度,与年龄成正比;冲出的频率,与年龄成反比。冲出,真难。

何时才能像独孤求败那样,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无剑胜有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