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7, 2011

无距离美感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越来越快,而且已经快到危害老旧事物的存在空间,加快老旧事物的消逝速度的时候,难免会引起很多有心人士的关注。这些有心人士都以“集体记忆”或历史关怀为基调,用纯感性的角度去抒发对这些老旧事物的怀念和不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这些老旧事物也同样有不舍的情怀。这些年轻人都不属于那个年代的,肯定不曾在那个年代生活过,那来的集体记忆呢?

与一票年轻人交流过后,唯一能合理解释这种现象的是,现在社会上的事物都太过西化、规模化、批量化、一式化,导致缺乏个性。就说城市景观好了,大楼是越盖越多,而这座大楼和那座大楼都差不多;购物商场也越盖越靓,但是这个商场里的商店和那个商场里的商店所卖的商品都一个样。

反观那些经过时间淘汰和洗礼后存留下来的老旧事物,在现代的事物丛中,就显得特别有个性,别致,突出。一间惹兰苏丹的老旧店屋,比起其背景的高楼大厦,怎么看都独具特色;其内部结构装潢可能简陋,却拥有很多人愿意付高价到国外去享受的异国情调。

若从这个现代技术也无从朔造的个性化角度,而又能摆脱其他现实因素,如商业价值考量、历史价值考量、政治考量等等,任何年龄层的人,不管有没有集体记忆,都可能不隔着任何距离,纯粹用一个审美的角度去看待和观赏这些老旧事物。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必有现代人遗忘了的实用美和功能美等待被发掘。

这样无距离美感的审美观,就应该是我们用来审视任何老旧事物,若非唯一的审美观,也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一种考量。

有一个往往被忽略的事实是,当新的社会价值观取代了旧的社会价值观时,并不意味旧的价值观是没有用的,这样的表象只能代出新的价值观比较适合新的时代。造成旧价值观没有用这样的误读,相信是在现今迷恋功利和效率的社会状态下,新旧交替平台崩溃得快,使得上一代没有时间与下一代交待和沟通,而任由社会潮流去朔造下一代的价值观。

所以很欣慰年轻人的怀旧情怀,有心或无心地提供给我多一种欣赏老旧事物的角度。

然而,和年轻人打交道,就要习惯他们那么让人无法抓摸的特性。当我在欣赏他们的独特思维之时,他们也在我的脸颊重重的刮了一下,说一旦这些东西(老旧事物)消失后,他们的照片录像和博客,就可能会升值了。看来我是高估了这一票年轻人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