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8, 2008

我的美国租房经历(六)-- 亚细安大本营

在美国念书期间,除了学费外,衣食住行里面,住是最大的负担,再其次就是食了,而住和食两者,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说到食物,美国是全世界最没有饮食文化的地方,校园里里外外的Cafe或餐馆,所卖的普及型食物不外是汉堡、三明治、牛扒、比萨、拉萨尼亚、炸鱼柳、薯条、洋葱圈、沙拉、奶油汤之类的东西。这些垃圾食物,也不可能多吃,在Cafe和餐馆里吃,不只价钱贵,还要税费和小费,吃多了保证一定味蕾死光,还会超重痴肥。

不吃这些东西的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在家里煮。但一般租来的房子,都有限制烹煮的规定,特别是限制我们东方人的煎炸炒爆,只允许用烤箱和微波炉式的小煮。要突破这种限制,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整间屋子租下来,到时要怎么煮就怎么煮,自己当家作主。

在系里混了近十个月,认识了几个想到一块儿,又很合得来的同学,分头去找靠近校园屋子。人多好办事,很快的就与业主签了约,搬进去住了。

那是一间两房两厅的残旧屋子,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起初只有一个马来西亚(麻坡)人,一个寮国(美籍)人,还有新加坡籍的我。后来租金上调了,招多一个印尼人来摊分负担。

我们四人合作无间,每个人都有任务(财务、伙食、洗碗、洗衣、搞卫生、垃圾处理),而且定期轮替。为了争取时间温书,学期开始时,统一按照每人的课程时间表,编排烹煮任务时间表。周六一起去采购整个星期的食物,负责烹煮的人就会安照时间表,烹煮当天的晚餐,还要特意加大份量,留做隔天当午餐。

我们四人都很随和、不挑食、不计较,不管煮得好不好吃,都会毫无抱怨的吃完。煮得好吃的,就会说下次再煮,或周末煮一大锅,吃足一个星期。如果有事,不能完成时间表上的任务,只要一出声,就会有人自愿顶上。

我们屋子里,餐餐都是热热闹闹的,快快乐乐的。就这样,我们的名声,很快的就在亚洲学生的圈子里传开来。很多人就闻风,要求到我们屋子里来搭伙食,他们虽然不住在屋子里,但我们还是给他们安排了烹煮任务。最红火的时候,一个人两个星期也煮不上一餐饭。

那屋子,除了我们四人的国籍外,还有泰国的、越南的、菲律宾的、台湾的,可以称得上是小型的亚细安大本营了。餐桌上的菜式,更是日新日日新,好久才能吃到重复的菜式。也有一些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偶尔会来白吃一顿,但我们都秉着一个原则,多一张口就只是多一双筷子,不于拒绝。

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外,我敢说极少数的人,在国外念书,念得像我们四个人那么开心快乐。三年后,我先毕业回国,他们也陆续毕业,各散东西,但听说我们留下的“传统”,在那里传承了蛮长一段时间。

二十年来,我们四个人还一直保持联系,津津乐道当年往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