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7, 2008

茶餐厅

新加坡近几年开设了好几家“港式茶餐厅”,虽说是港式,却一点也没有茶餐厅的味道,它们顶多只是卖些港式食物的餐厅。

香港的茶餐厅,是很具香港特色的土产,所以每次有朋友到访香港,一定会带他们到比较古老的茶餐厅,去体会这种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文化。茶餐厅还在2004年9月的一个电台选举中,以1938的高票,获选为最能代表香港的生活面貌。还有一些团体,向立法局提议申请茶餐厅作为,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餐厅文化,其实是衍生自英国人喝下午茶的文化,并将其平民化形成的。这点可以从早期的运作看得出来,早期的茶餐厅叫作“冰室”,只售卖咖啡、奶茶、红豆冰、多士(toast)、三文治。后来为了求存,开始卖起西餐义粉,现在演变成只要能用简单的食材,能快捷煮出来的,能多样化配搭的,西式、葡式、粤式、潮式、越式,泰式,新马式等等,都能卖,这些就是所谓的茶餐了。

这样的中西式混配法,最能从一种饮料中展现出来,就是鸳鸯。姑且不去管这种饮料好不好喝,所谓鸳鸯,就是咖啡参奶茶,用两种西式饮料:一种燥热,一种寒凉,用符合中医的逻辑,让它们对调后,饮其精华:中庸。其他具有中医疗效的饮料还有,热柠檬可乐(治感冒),冻柠檬蜂蜜(降火),等等。

这些都还是其次,茶餐厅的真正魅力,其实是展现在他的高效率和街坊化。

香港是个寸土如金的地方,由于是平民化的餐厅,当然是要能做到价格低廉,客流量大,薄利多销,才能够维持茶餐厅的营运。茶餐厅里的空间,是物尽其用的,只能给你一个最基本的用餐环境,不可能为你提供什么个别的要求。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减少顾客的等候时间,伙计们的动作是比较急促的。他们下单快,送菜捷,清桌迅速。有时会把同行的四个人拆散,分别搭四个不同的台,为的就是能让顾客在最短的时间内吃饱一餐,然后继续忙碌,这也很符合香港人的生活节奏。

因此,他们有一套很独特的茶餐厅术语,听起来生动有趣,所以有时我很享受在茶餐厅里闲坐。当然,鸳鸯(咖啡参奶茶)本身就是其中一个术语,其他还有OT或O叉(柠檬茶),06(柠檬可乐),206(热柠檬可乐),3叉(花旗参茶),走田(不要加糖),飞沙走乃(不加糖不加奶),靓仔(白饭),靓女(白粥),行街(外卖或打包)等等。

茶餐厅还是一个充满活力,能让你看到众生相的地方,在非午晚餐时间,可以看到社会上各阶层的人,在餐厅里舒服自在,旁若无人的,搬演他们生活片断。这么生活化的空间里,当然是很有区域性和街坊化的,在报馆或出版社附近的茶餐厅里,是文人聚集的地方;当然也有属于差人(警察),官员,教师,还有赌徒喜欢聚集的个别茶餐厅。总之,茶餐厅可以是一个地方的社区缩影,乃至于是香港的社会缩影。茶餐厅的地位,是现在的快餐店和咖啡连锁店,所无法取代的。

对我而言,茶餐厅还是香港经济状况的量度指标,是低弥经济的一个缓冲区。当光顾茶餐厅的人越来越多时,或茶餐厅越开越多时,就是说香港的经济,不怎么样。这种民生量度法,要比任何官方统计数字准确得多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