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6, 2014

慘不忍睹

媒體的語言水平慘不忍睹又一例:···將派遣救援部隊到受影響的地區,幫助受影響的人們。,,,災區就災區啦,災民就災民咯,還啰啰嗦嗦什麼受影響的地區,受影響的人們

巴士內包轉外包

當初讓地鐵公司經營巴士,還有讓巴士公司經營東北線時,是怎麼說的?說是能掌握地鐵的抵站時間,更好的調配轉撥巴士配合,也能更好的避免巴士和地鐵重複“衝突”的路線。可見當時巴士的定位就是輔助地鐵的服務的。然而現在又因為巴士不賺錢,要分家,把巴士外包了?哈哈,真的是國營也好,私營也罷,叫什麼都沒有關係,如果沒有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結果都是老百姓的噩夢。

May 19, 2014

Bully!!!

If we didn't get it right, I'm sorry. But we will try better the next time.

I did not lie, I didn't say we will try harder, I said we will try better, and to sue is better.

想起了十年前花生米丑闻的启示:每次都告赢人家的未必都在理,而且上的山多了,必被反咬一口,从此衰到贴地

会帮,秽邦,挥棒,··· (喂帮帮,请问“毁谤”怎么发音),不管了,只有自己乱乱念了。。。背信弃义?啃主人骨?moron? pick on someone your own size?

May 5, 2014

毫言撞語(4)

總理還說【只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還在使用,它(母語)就會持續吸收外語的詞句、概念與應用方式,不然的話它會如拉丁語或梵語那樣,成為只有學者考究,但一般人不再使用的死語言。】這樣的話又是把責任都推到人民的身上了。人民可是一直以來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所以母語才淪落到成為“巴殺語言”的困境,因為雖然“貴為”四種官方語言之一,卻不見任何的官方機構,商業機構,乃至學術環境裏使用,或把母語當成媒介語言。而最多有可能出現外來語的,就是這些環境了,市井巴殺根本不對外,也不太可能接觸到外來語。所以言外之意還不是要繼續的矮化母語,表面上卻說得比唱的好聽。

毫言撞語(3)

總理又說【不僅是華語,其他語言其實也正產生外來詞現象,例如馬來西亞使用的馬來語和在印度使用的淡米爾語,也經常參雜英語。】首先,顯而易見的是這個母語接受外來語的建議,針對的就是華語。再來就是他對華文華語的無知,難道他不是知道華文是形像方塊文字,而不是馬來語淡米爾語乃至日文拉丁文和英語一樣是拼音文字嗎?何況,以語言的先進程度來說(我不是華文沙文主義)華文字彙詞彙之多,文體文法結構的完整,只要把現有的字彙重組排列,就可以把任何新的外來生字完整體現,完全不用像其他語言那樣不停的創出新的名詞。這確實是其他拼音語言無法媲美的。

毫言撞語(2)

總理又說【新加坡人必須正確使用母語,但同時也應該把語言口語化,接受語言在自然發展過程中會因為吸收外來語,出現進化與演變的現實。】這是個很霸道的說辭,憑什麼說把母語口語化,接受母語吸收外來語,才是“正確使用母語”?且不說吸收外來語就會“進化”(也可以退化)母語,任何語言都有書面化和口語化的層面,總理說正確使用母語(書面化和口語化?),應該把語言口語化,•••這是要進化母語嗎?還是要把母語矮化成只是口語化的語言?

毫言撞語(1)

總理認為,【母語接受外來語就可以做到“零翻譯”,就可以刻意不翻譯文章中出現的外來語。】就是說在本地,翻譯與語言課題不時引起人們關注,外語的廣泛使用直接融入母語中,就可以省去翻譯的步驟,即高效又省錢省時,何樂不為之。說到底就是要給不停出現的翻譯笑話開脫,翻譯失准的人沒罪,審查失職的人沒罪,倒是那些看不懂外來語的人不識抬舉,不知感恩,把他們努力好心做的額外工作當笑話來看。

《母语年代记》

从不曾拥有到想要拥有,是50年代的追求
从想要拥有去争取拥有,是60年代的上进
从拥有了到习惯拥有,是70年代的无知
从习惯拥有到不珍惜拥有,是80年代的愚昧
从不珍惜拥有到减少拥有,是90年代的堕落
没剩多少拥有到放弃拥有,是21世纪的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