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7, 2010

千思万绪

古训也有错的时候,“勤有功,戏无益”和“玩物丧志”对现在的孩童来说,就是错误的。当然,勤有功还是对的,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戏和物,不是电子游戏。

其实游戏能开阔一个人的思维,灵活一个人的思考,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君不见弗兰克林风筝放一放就让黑暗不在夜里弥漫;诺贝尔搞一搞破坏就让开山易过炒盘菜;莱克兄弟笨鸟飞一飞就让你我可以全球消费;某某人(忘记名字)细铁丝拗一拗就让大叠文件不会乱套。

和当老师的朋友聚会时,每次会听到对学生的严厉批评,而批评的不外是好玩、调皮、懒惰、问一些古灵精怪的问题、等等等等。这些师长的普遍印象是只要勤奋、专心、听话,考得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就可以成为社会上有用的成功人士。

是这样吗?君不见几十年前被这种师长贬为坏学生的,今天有些成为商界的成功人士,可能正养活着那些几十年前的好学生。

教育不能单单只理解成对学生的外在“教导”,更重要的是“培育”,是要去“引导”和“发掘”。不能把成绩当成判断一个学生学习能力之独大准绳,就如社会独尊金钱论定一个人的成败一样。它应该包含让学生有一个自我探索和犯错的空间和机会,去认识和肯定那些别人觉察不到的内在素质。

成绩,充其量只是一个参考数值。成绩不好就去修改教育章程,也只体现我们仅仅懂得运用唯一擅长的数字游戏,自欺欺人。

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还我们的孩子他们该有的童年,还我们的孩子他们的自信,还我们的孩子他们能为我们创造希望的能力。

依然又一村

很多年前,一位前同事,闲聊时见我为工作上的难题眉锁难展,问我:“Do you have a solution?”见我一脸纳闷,没有回应,接着说:“If you don’t have a solution, you don’t have a problem”。

意思是“如果你没有办法去解决,那你就当没有难题。”听起来好像很阿Q,根本就是在逃避问题的懦夫表现。当时我就是这样认为的,然而,经历了那么多年生活和职场的磨练,才了解到这句话的精湛。

在这世上,我们的生活里,不能理解及不能解决的事儿,太多太多了。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更是感性而非理性的交错,难以理喻。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有合理的原因。如果非要认为每件事儿都能解决,或都能有个理性的推断的话,到头来可能会自讨苦吃。

并非鼓励逃避,而是在适当或自己精神上还能承担的极限下,选择放下、放弃、回避等,让生活得以继续;毕竟当前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它不是生命生活的全部。

转个身,换个角度,风景依然美丽,依然又一村。

Apr 24, 2010

展会小曲

在国际展会会场上,很难得遇到新加坡同胞,无论是去参展或是去参观的。然而要是遇上了,很容易辨认出来,尤其是从语言上。

加拿大同事讲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台湾同事也讲得一口标准华语,但是一接待到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参观者,不管是讲英语的或讲华语的,就会把他们交给我;或是远远的看到同事们一脸凝重的和他们交谈时,也会主动地过去接应。然后一句“Singapor-ree-yan, same same”,或者是“neighbor leh, long time no see”就立刻打破隔膜,顺利的把接待的工作接过来,不至于让双方感到尴尬。

其实那些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参观者讲的不外就是英语或华语,只不过,是新马式的英语和华语。而同事们对这类新马式语言的评语是…

“听起来很费劲儿,没留意听的话,根本不像是英语”

“谈话间的八九成单字,都听得懂,但是这些单字串连起来的句子,只能听懂五六成…”

“英文还好。说中国话时,常常词穷,然后要用很多很长的描述,去表达它的意思,这样就常常离题,让人听到后半部时,却忘了前半部…”

“尾音很多,有时很难分辨出到底是不是句子的一部分,造成混淆,常常让人误解了原意…”

“语言,表情,和身体语言联系不上,听不懂时很难从表情或身体语言去判断或联想…”

“语音没有高低起伏,速度又快,停顿的地方不明显。听起来很机械,沉闷…”

呵呵,比我能想得到的还多。他们就好奇的问,怎么不见我说新马式的英语和华语?我也说呀,当场就用新马式的语言和他们交谈,把他们都给逗乐了。

后来,一个比较资深的同事说,这样的话,新加坡的公司怎么去冲刺国际市场?新加坡的经济很大部分都是靠国际市场的吧?

我说,“靠跨国大企业,靠政府…”

Apr 21, 2010

泡汤文化

四月,台湾,泡汤最好。

十五度左右的室外温度,光着身子在露天风吕的淋浴设施洗去身上的油垢污垢,然后先到低温池里浸泡至全身已经适应其温度后,冲个冷水浴或到冷水池里泡一会儿,再到中温池去浸泡。这样重复的冷热交替浸泡,就可以晋级到高温池去浸泡到羊儿回家来。

泡过汤的朋友都知道泡过之后的轻松感觉,然而泡汤过程的享受也是很重要的,要享受就一定要在露天泡汤。台湾一般中高档次的钱汤,泡汤的池子比较宽敞舒服,环境也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特色庭园,自然而不造作。身体在被中高温的汤水包围着,慢慢松懈的同时,充斥视场的是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感觉沐浴在大自然里。

台湾的泡汤文化虽然源自日本,我较喜欢在台湾泡汤,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泡汤整体气氛很严肃拘谨。

若有三五同好同去泡汤,边泡边聊,更是不亦乐乎。没有任何聊天的气氛比边泡汤边聊天来得坦然真诚。

啊,… 舒服,… 连时间都被泡慢了,… 慢了 … 停了 …

Apr 14, 2010

外甥长大了

趁出差之便,绕道南昌去探望在酒店里实习的外甥。

外甥十八岁,就读理工学院,念的是酒店服务。实习是由院方联系安排的,虽然也安排了好几个地方的酒店让他们实习,如美国,迪拜,澳洲,北京等,由于名额有限,他被派到了南昌的酒店。但是很庆幸他是到中国,而不是到讲英语的国家去实习。

他在家里,和很多新加坡的小孩一样,很少会主动地用华语交谈。对中国的认识,也因为媒体的很多负面报道,普遍存在很多的偏见。我们对中国某些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纠正,他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

第一次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只身到外地实习,总免不了让疼爱他的人担心。然而观察了他两天,觉得他还是个很不错的小伙子,适应得蛮好的。特地要了间双人房,要他夜里到房里来过夜,可以睡得舒服点,他就是不肯(可能是不想违背酒店的规矩)。和他到外头去用餐,还时不时地看表,估计是怕错过了回去上午班的时间。

两天来和他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在那个环境里,见他有点别扭的都在用华语为客人服务,而且很努力的说着“标准华语”(普通话),尽管对这个从来没跟我说过“标准华语”的外甥有点不太习惯,却很感欣慰。

从他同事的口中,也得知他们的这位新加坡来的同事很乖巧勤劳,外甥还蛮有人缘的,更是倍感高兴。

外甥长大了,看来对他的担心是有点多余了。小孩,只要不娇生惯养,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可以是很强的。

还有一件比较意想不到的事,他现在已经在计划,回国毕业后,他想到某某同事的家乡去看一看,想到中国的某某城市去旅游等等。他对中国已经不再抗拒了。

性别比率不均

在南昌的酒店用早餐,发现餐厅里的食客绝大部分是老外家庭,带着一个或多个小孩儿。奇特的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带了一个未满周岁的中国娃儿。

旁听着他们的餐间谈话,知道他们都是来世界各地的,来自美国的最多,也有英国法国和一些讲西班牙或葡萄牙话的。

小娃儿个个健康可爱,忍不住走过去逗逗他们,也借机会和那些老外家庭聊聊天。结果证实了我心中的猜测,那些娃儿都是清一色被遗弃的女娃儿。各夫妇都是经过几年的领养申请和面试,才能正式到中国来领娃儿。来领娃儿时,还是不能挑的,那个娃儿配给了他们,他们就得领。

虽然娃儿们对他们养父母的语言还很陌生,之间好像还没有一种亲情的联系,但看夫妇们爱心满满的,很有耐心的在尝试着,对这些被遗弃的娃儿来说,已经是一种幸福了。我在心里很佩服这些夫妇,也祝福这些娃儿们。

然而却很为中国的未来担忧。中国前不久的100对108(官方数据)严重失衡的女对男的人口性别比率,已经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压力和问题,每年还有不断有女娃儿被遗弃和被领养到外国去,这性别比率不均的问题肯定会继续恶化下去。

难道要像西方世界把同性恋合法化,或是开历史的倒车,回到一妻多夫的母系社会不成?

Apr 13, 2010

北京司机,南昌司机

今天到南昌,坐上了计程车到市里,一开车司机就说到我住的酒店大约要一百五十元,包括高速公路费,我说好的。

开了没多远,他又问我要不要发票,还说如果不要发票的话,他可以少收二十元。要不要发票对我来说并不重要,想想对他可能可以增加一点收入,就答应了他不要发票。可是话一出口,见他伸手要把计程表关掉,就马上制止他。

争辩了一阵,我也懒得和他纠缠下去,就说我还是要发票吧。

他接着就很不耐烦的开车,开得很快,频频换道超车。

到了酒店时,计程表显示了87元,心想这司机很不老实,还好没有让他把计程表给关上,加上路费15元,就掏了102元要付给他。他却要我付130,问他是什么道理,他说他要空车回机场的路费15元还有从机场出来停车费6元及回去的停车费6元。这些怎么是由我付呢?

由于头一次到南昌,也不知这是不是南昌的交通规定,但也不想做傻瓜,就把酒店的门卫找来,问他这样的收费合不合理。门卫听了后就对着他吼:“是他(指我)叫你去机场接他的吗?!有你这样收费的吗?!你要这样我举报你。”

结果他乖乖的收了我102元,走了。

回想早上北京的计程车司机送我到机场时,车资是算了又算,确定无误之后才让我付款。我还问他:“确定了?你可别吃亏。”他说:“该多少是多少,咱俩都不能吃亏。”

毕竟是首都的司机素质高。

Apr 8, 2010

回到那种惊喜的年代

陪荷兰客户到老舍茶馆去看演出,其中有一场是京剧表演,当花旦出场时,跟他们说明那是男生反串的。他们听了之后,有点惊讶,然后若有所思地看完表演。

看完演出后,他们又到茶馆内的小型四合院博物馆去参观,也给他们介绍了东厢西厢和后院的房子分别是谁住的。他们听完之后,又是一脸皱眉狐疑的样子。

终于在看完精致的小陶瓷人,展示老北京的茶馆和街景的风貌时,按捺不住的问了我,说中国以前的女人都不用出外去工作,那她们怎么找伴侣?

开玩笑的对他们说这答案要说上三天三夜才能说完。也不管他们明不明白,给他们简略的讲了小农经济社会的男女分工和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有渊远的儒家传统思想,演变到宋代以后对女性不能抛头露面及三步不出闺门的压迫,把他们听得是目瞪口呆,纷纷表示庆幸他们不是生长在那种年代。

然而,让人纳闷的是结婚生子在物质财力条件不丰裕的过去,却因为有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支撑,它不仅不是社会问题,而是社会延续的动力。

社会富裕进步有钱后,却发现很多国家都在想方设法解决急速老化的人口问题。各父母官苦口婆心,良策利诱,连哄带骗,就是不得要领。

结婚生子成了一种社会使命和任务。生出来的生命只是为了要满足一些好大喜功父母官的点算欲,只是一个数字代号。这还是其次,严重的是那些生了孩子的父母只会盲目和忙碌于追逐社会为他们制定的物质,道德,和行为标准,大多数都无能力,无闲暇,也无心思照顾幼小,只能生给女佣或爷奶公婆看顾,唯一关注的他们长大后能进明校考佳绩让父母和父母官脸上有光。

在整个过程中,父母官先用大量人力和财力去摧毁一些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文化,价值观,和道德观,现在又要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重建那些不能用金钱去完成的任务。更可悲的是到目前为止,父母官们始终还是不明白,金钱除了能糊口和满足庶民,俗民,刁民,贱民,顺民,愚民,伪民,草民的虚荣心外,它别无是处。

要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可能还是要回到那种惊喜的年代,回到那种掀起头盖巾后,才“哎呀,这就是我的媳妇儿!”的年代。

Apr 5, 2010

英雄老了

突然发现,心目中的英雄,没有了昔日的架势,失去了旧日的气慨。

一个让我致力去模仿的英雄,被剥夺了超能力,丢失了自信。

凡人般的站在我面前,老态龙钟的,步履蹒跚的。

当他需要我去搀扶的时候,我迷惘了;当他需要我去卫护的时候,我迟疑了。

呆呆的望着他,就像看着我自己的未来。

不,不能,英雄不是这样的,英雄不应该会老,头发不应该变白。

时间,你太残酷;大自然,你心肠太坏。

难怪麦克阿瑟将军感慨,老军人不会死去,他们只是慢慢的从英雄的舞台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