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2, 2008

美国海关的一幕

上次提到美国的种族问题,其实是在芝加哥机场海关的一幕想起的。

我在人龙里等候通过海关时,突然有一个海关人员高声向他的同事喊话,“Can anyone who can understand what he is talking about help me out here? (有没有能听得懂这个人在说什么的人来帮帮我?)”除了其他的正在忙的海关人员外,大堂里的人都沿着同一个方向望了过去,见到一对瘦弱,约七十左右,相信是夫妻关系的中国老人,很木然迷失的站在那个海关人员的柜台前,不知所措。他还慢慢的向望着他的人,尝试有视线上的接触,很努力的在求救,因为在人龙里的大部分是黄种人。

那个年轻的海关人员,在等待支援的到来前,也没有让两位老人家好过,不停的用他们听不懂的英文在抱怨。“… damn it, it’s just my luck (妈的,真是我的狗屎运)…”,“… why duya want to cum here if you can’t understand American (不懂得美国话为什么还要来)…”,“… shit, is nobody gonna help me (没有人要来帮我吗)…”。老人家虽然听不懂,但是显然知道都不是好话,显得更加不安。

后来那个海关人员的上司来了,还带了一个华族人员,尝试和老人交谈了解状况。终于听到老人说话了,可是说的是一种我听不懂的方言。我过了海关后,想走上前看看我能否帮上忙,可是被挡开了。我尝试对那位华族人员喊道:“写中文,他可能看得懂。”接着就被人员们护送到行李区。

不知道那事是怎么解决的,但是对那位无礼的海关人员的行为,很是气愤。他的行为就很redneck。

Apr 20, 2008

可爱美国人

美国人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民族,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很虚伪,但虚伪到来又不像英国人那样内敛和小气,甚至令人觉得有一点小孩子气。

在市郊的街道上走着,常常会有行人和你擦肩而过,郊区的人不比城市里的人深沉复杂,如果眼神有交接的话,一般上都会互相微笑点头。有时边走边在想事儿,没去留意到周边的事,会听到“how chiu doing?”或“beautiful day,ain't it”之类的问候,等你意识到要给人家一个礼貌的回应,在寻找让你回话的对象时,才发现那人已经走过你身后有十来步远了。其实他们也不是有心在和你问个好,相信只是一种自然条件反射。

很多年前,有一个美国同事离婚了,要我给他们当分家协议的见证人。对于他们的离婚,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事前完全没有任何迹象,他们的婚姻触礁了。他人前人后都对老婆赞不绝口,还常跟人说他有多爱多爱他老婆,怎么也没有想到突然有这么一天,要我给他们当分家见证人。

他们分家的程序也很好玩,就好象小孩子玩家家酒时吵了架似的。还是住在同一间房子里,但是要我去见证的是分家过程的文书化。文书上都写得清清楚楚,这厢房是男的,那厢房是女的,这边厅是他的,那边厅是她的,几个碟子是我的,几个杯子的你的,那个时段的厕所是男用的,那个时段的女用的,... 等等,等等。最受不了的是签完分家协议书之后,俩人还在那边互拥互亲面颊,还说什么 still friend,I love you 之类的话。这样的美国式离婚,真的是弄的我啼笑皆非。

这种态度带到工作上,更是让我们这些讲诚信,“牙齿当金使”的人,吃了不少亏才学了个乖。学会了,只要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还没有签妥的话,任何的对话,任何的口头承诺,都不能当真。

还有就是,我认为美国人最虚伪的表现,是体现在种族的问题上,这个就以后有机会再慢慢细说。

Apr 19, 2008

风之城

芝加哥,美国中西部的最大城市,坐落于密斯根湖南端,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风之城”或The Wind City。由这名字可以联想到,这城市是个多风的地方。由于它正好处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河谷区,东边是平坦的五大湖区,西边是地势渐高的洛基山脉,不管是那个方向吹来的风,总会经过这个城市。

加上大湖水夏天吸热,冬天散热所产生的气流作用,更是这座城市四季多风的主因。这种气流造成的风,把大湖边上的树,都雕塑成往岸内倾斜,枝叶都往湖的相反方向生长的奇特景象。

本就多风的城市,在市中心高楼多的街道上,更是变本加厉。这楼与楼的距离,对风道起了一个窄化作用,成了风喉,是天然的风隧道。这种作用可厉害啦,一下子能让风速增加几倍,强到有把人刮走的记录。有时你走在一条风平浪静的街道,可以听到风声飕飕作响,却感觉不到有一点风在吹,可是一走到街口拐个弯,马上就能被吹倒。顺风而行的话,要往后倾,步履轻快,赛过神行太保,逆风而行的话,要向前倾,寸步男行。还要注意衣着,不能穿太招风的,不然的话,随时可能成为人体风筝。

在这样的城市里生活,只能流行一种发型,就是乱乱的。想要有一头漂亮整齐的头发,竟然是一种奢想。

有时突发奇想,就是想回家时可以省下机票,只要到市中心的街道行走时,穿上蝙蝠装 ...

Apr 17, 2008

路行难

每次到美国和欧洲,都要面对两个最辛苦的问题,就是时差和饮食了。

这不,刚刚又是半夜三点就眼睁睁的望着天花板,不管怎么样也无法继续睡觉。昨天刚抵步的第一个晚上,半夜里一点就无法再入睡,估计明天顶多能睡到早晨五点。按这个规律发展下去,后天就能把生理时钟调到美国中西部的正常作息时间。然而,大后天又要飞走了。

搞乱了生理时钟,也影响了消化能力和食欲。老是肚子涨涨的,没有胃口,再好的牛排,再好的阿拉斯加蟹王脚,都无法引起食欲。这时最好就是能吃上一碗潮州糜或地瓜稀饭,配点咸菜尾、虾米辣、江鱼仔花生之类的小菜,就很舒服了。可是这要上那里去找呀,这里除了快餐外,似乎所有的餐馆里卖的都是汉堡或三明治。况且这些东西,偶尔吃一两餐还可以,天天餐餐吃的话,就有点....。

说到吃,还是中华的吃文化精彩,煎炸炒炖焖蒸烤卤,还什么食材都能做,真实了不起。写到这,忽然想吃,米暹,黄葁饭,炒粿条,...

Apr 14, 2008

办一个成功的奥运

正当北京的基建工程,积极的为奥运的到来前赶工时,在软件反面的工作,也是如火如荼的在进行着。其中一项是我很佩服的,而且很值得新加坡借鉴的,就是有关当局对提高全民对奥运精神,奥运的发展背景和历史,以及对奥运各个比赛项目的认识,所作出的各种努力。

以奥运为主题的相关电视节目,不停的在电视不同的频道上播放,甚至连地铁上的荧光屏,公共场所的大屏幕,乃至一些商业大厦的区域网络,都在播放。在这些节目中,除了奥运精神历史和发展外,还有历届开幕典礼巡礼,历届政治干预奥运的事件和分析,奥运记录和科技的关系及分析等等。而最让我着迷的是,对每一个项目的规格,规则,评分标准,的介绍和怎么样去观看和欣赏这些项目。

这一个多星期的追看,相信我已经能够欣赏好多项目了。

希望神州的奥运,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

Apr 13, 2008

夜游天安门

搭了地铁前往天安门,从13号线转2号再转1号线。和几年前比起来,那车厢都是新的,地铁站都重新装潢过,或正在装潢施工中,地铁开动时也很安静舒适。

从天安门西站口出站,发现长安街的两边,及整个天安门周边的人行道,都是铺上了那种未经抛光的类大理石材,取代以前的混凝土路面,走起来平坦,光滑,舒适。路灯也似乎光亮了许多。我想这应该是奥运给天安门带来的好处。

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天安门广场隔离了起来,不让人到广场上去。各个地下行人道口和路口,都有武警站岗,也有武警在人行道上来来回回的巡逻,严肃的眼神还不停的四周扫望,每隔不远的路口或人行道上,都会停着一辆开着警灯的警车,弄得气氛有点紧张。

还是独个儿慢慢的绕着天安门广场走了一圈,一样的天安门,一样的前门,一样的人民纪念碑,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很立体,特别是在晴夜里。

唯一不一样的是,前门南面的好多旧房子都不见了。一个人走着走着,想起了曾经在天安门广场上发生过的事情,不禁在脑海里哼起一首歌,“one night in Beijing,我留下许多情...”

今天又是一个放晴日,但很可惜我又要收拾行装,前往下一站,美国芝加哥。

畅游颐和园

三天的展会终于过去了,在北京的一系列工作告一段落了,可以松一口气。尽管过程不是很完美,效果差强人意,但是事前的准备工作算是尽了力,对那些不可预知临场状况,也没有办法。只能从中吸取经验,下次做得好点。

今早雨后放晴,浅蓝的天空洒下十五度的阳光,感觉很舒服轻松。绕着上地公园散步,欣赏那些刚刚长了嫩叶的桦树槐树柳树,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树,有淡绿黄绿中绿的叶子,或稀稀落落,或稠稠密密的点缀在线条清晰的枝杆上,很是好看。春的生气勃勃,都展现在这些枝叶上了。空气中还随风送着一点一点的白絮,有如飘雪,增添了几许诗意。

走过了公园,因为实在太舒服了,就继续漫无目地的走下去,不知走了多远,看到了一个指示牌,写着“颐和园”,就决定去看看,毕竟天气太好了。

走到时才知道是北门,以前到颐和园都是从东门或南门进去的,这次算是意外的发现,也没想到公司离颐和园那么近。这北门是在佛香阁的山后,一进门走过酷似江南水乡的苏州街,再登高爬过小山头,就是佛香阁了。再往下望,那昆明湖,十七孔桥,还有南湖岛,都尽收眼底。坐在石头上享受阳光,迎着微风,好好的欣赏北方的江南。

除了游人很多之外,园里景色依旧,但是觉得这次的颐和园最迷人,像是穿上了花衣裳,抹了香粉的小姑娘。这边是一整排盛开的桃花,那边是一整棵大放的玉兰花,远处是一大片的小黄花,令人赏心悦目。和风送的是一会儿清香,一会儿幽香,一会儿芳香,使人心旷神怡。

在园里来来回回的走了几回,都不舍得离开,直到天快黑了,肚子咕噜咕噜的响了,才走出园去找吃的。玩得那么尽兴,不能亏待五脏庙,又羊肉泡馍,又豆椒鱼头的,很是满足。吃饱了,兴致还很高,就决定夜游天安门。

Apr 8, 2008

想念新加坡的太阳

到北京已经四天了,天天都是阴霾的天气,灰沉沉的,朦胧胧的。太阳只在第二天下午,出来亮了一会儿,又不知道跑那儿去了。出来亮像的时候,也像是羞答答的小姑娘,罩上一片纱布,都认不出是他。都来好几次了,这还是头一次见北京是这个样。

这样没有阳光的天气,心里也蛮难阳光起来,加上从一开始就状况连连的事情,真的有点担心后天主讲的展会,不知要出什么状况。

飞机起飞后不久,就把一杯橙汁,打翻在隔壁座乘客一身都是。一下机,发现行李破损了,估计是北京刚起用才一个月的第三终站行李输送带造成的,因为同机的其他大约八九个行李箱也是一样。机场不负责,航空公司也只肯赔条文规定的最低赔额,一百五元人民币。为了方便到公司,住进离公司最近的速8酒店,但是房间有股很重的霉味,要求换房不成,因为客满。晚上冲凉时,洗手间淹水了。讲稿也因为很多事前没有被告知的要求,在这四天里改了又改,估计展会明天开展后,又可能会再改。我都有点慌了。

刚才下班前,往窗外望了望,还是灰沉沉的,能见度估计没有一公里。在新加坡,空气污染指数肯定是在不安全的范围。尽管入夜后的马路上,每辆车子前面都有两条长长的光柱,煞是好看。

此时,很想抽根已经戒了好多年的烟。此刻,很想念新加坡的阳光。

Apr 4, 2008

随笔天涯

自从接触互联网以来,曾在不同的阶段里,到过大大小小,不同形式的论坛平台,所能获知和探讨的知识理论观点意见,让人获益匪浅。但是,除了一些附带商业性质或学术性质的论坛比较稳定(也沉闷)外,很多论坛网好像总逃不脱会落得渐渐低俗化的一种恶性发展。没有去探讨这种现象的成因,只是渐渐的就不再去上那些论坛了。

直到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谷歌了一篇来自随笔南洋的文章,就这样引着我闯进了南洋网的天地。开始时因为没有身份,只能偷偷摸摸的走走探探,观望观望。稍为摸清楚一个粗略的底之后,觉得这片天地还蛮亲切的,就决定申请居留权,网中央(大家都是这样叫的)很快的就批准了并把身份证喵给了我。

在这片网土上,我必须很谨慎的耕作,因为耕作是我所不熟悉的软科学,跟我一直从事的硬科学是有很大的分别的。小试了几耕,有好有坏,但是网友们都会用他们熟悉的直率个性化方式,或褒或贬,或包容或共敌的慢慢调教,获益良多。我今天,算是学会了这门软科学的一点皮毛,希望能再往深处挖掘,直达其精髓。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前辈一样,天马行空,漫步彩虹。

闯进这片网土将满一年之际,有一件事我是白担忧了,它不但没有像其他网那样的恶性发展,而且还风气越树越正,版土越拓越多,浏量越来越火。这当然要归功于各位版主们的辛勤看版和灌水,用心管理。草民我给版老爷们敬礼啦。

另一个让我对这片网土感到无比亲切的就是,它是少数选择在一个中华语言日愈贫瘠的园地里,由很多和我一样从事硬科学的园丁,用他们对耕作的热诚,开垦出来的天地。这片网土的根扎在狮城,却可以在另一个空间里陪着我,不管我走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也因为它把根扎在狮城,我多了一个回家的理由。

明天,我又再次要独自远行了,但我知道,我不会寂寞。

Apr 2, 2008

陪伴一生的回忆

人生起起伏伏,每个人都会走过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沮丧期。在那个时候,如果你有任何的生活憧憬,或乐事趣事,它能让你觉得生活还不是那么差,就能让你走得更久更远。

一直陪伴着我走过的是一段当兵时的趣事。

当兵时常有野战演习,有时一整个星期都在林中扎营,卫生条件极差,水也很珍贵的,不可能“浪费”在衣物的漂洗,所以很难能天天穿上干净的内裤。更何况很可能一整个星期都没得冲凉,天天都是用干洗的,有干净内裤穿的意义不大。

这时候连队里总会有一些爱炫的小丑,掏出那种既用既弃式的纸内裤,向队友炫耀他有宝贝,可以确保他天天都可以穿上干净的内裤。再来就是以一件五角或一元兜售他这些宝贝。

以三十年前军队里发的每月只有七十几元的零用钱,很多人情愿穿队里分发的免费纯棉内裤,没有多少人愿意用那样高价钱去买纸内裤。这样的剧目每次野战演习前夕都上演,直到有一次。。。

演习的第四天,下了一整天的间歇大雨。因为那雨不是一直的下,所以训练没有停下来让我们避雨。那雨把我们个个淋得,像是跳进水池里再爬出来那样,那军装是贴身贴得紧紧地,还不停的在裤脚和袖口的地方流水,是的,是流水,不是滴水。

我们还是该冲锋的冲锋,该近身搏斗的就火拼,该在泥地里豹爬的就爬。一天下来后,个个都成了泥人了,当我们集合时,伙伴间和部队间互望时,都会笑成一团。那种景观,可谓为奇观的。

那天晚上,部队也很体谅我们的在树林里搭起一个很简陋的临时淋浴间,每次能让二十几个人一起淋浴大约十分钟。轮到我们这伙时,一冲进去就用最快的动作要把身上的军装脱掉,但是发现没那么容易,因为泥浆已经把一身的军装贴得很紧,脱掉就像是在剥皮。

正当大家都在咿咿呀呀的在折腾时,忽然传来有人大叫:“哎呀,为什么不见了!”当大家把视线移到那人身上看清楚后,全场一起暴笑,有的还笑到滚地。原来是那个穿纸内裤的小丑,它的内裤已经被一身贴身的军装磨得无影无踪,只剩下三条分别在腰间和大腿的橡皮筋。

虽然这场暴笑的后果,是我们的淋浴时间不够,洗得不干净,后来全部也被长官罚了,但是我一点也不介意。因为往后的日子再难,只要想到这一天,会觉得其实还不太差。日子再苦,会发现其实轻松对待,苦中也能有好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