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7, 2012

最好的止咳方法~~盐蒸橙子 [转]

最好的止咳方法~~盐蒸橙子
1、彻底洗净橙子,可在盐水中浸泡一会儿;
2、将橙子割去顶,就象橙盅那样的做法;
3、将少许盐均匀撒在橙肉上,用筷子戳几下,便于盐份渗入;
4、装在碗中,上锅蒸,水开后再蒸大约十分左右;
5、取出后去皮,取果肉连同蒸出来的水一起吃。。

在别的网站上开来的偏方,没有亲身试过,那天如果咳嗽久治不好的话,不试白不试,对吗?

Apr 24, 2012

再见了,747

新航要全面淘汰所有的波音747型客机了。

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有许多的不舍,毕竟747是所有机型里坐了最稳当最舒服的。它被淘汰的原因是因为它最“老”,机身最重,因此最耗油。然而正因为它机身重,不论是在飞行还是起飞降落,它是最稳顺,最“安静”的,不像其他比较轻身的后辈如767,777,遇气流或起飞和降落时,它的机身振得好像就快解体似的。

这当然是航空业者最喜见的结果,换了比较轻身省油的机型,就可以将它们的利润最大化。乘客的舒适感从来就不可能会在他们的清单里面。进一步了解这些新型飞机的结构和操作,对飞行安全更是提心吊胆的,更加痛恨这些为了将利润最大化者,竟然可以把飞机的安全系数推倒极限的边缘。狡猾的用先进豪华做幌子粉饰门面,混淆视听,转移焦点,但不知为什么,对媒体和广大群众,这招却往往很管用。

抱怨归抱怨,也只能无奈的接受,难不成要乘坐泰坦尼克号,花几个月才能到美国?

Apr 21, 2012

科技达人:为什么新加坡公民不能优先?[转]

最近的华文圈子,报章上新移民老是对土生土长的人有话说。
那些傻得自称自己是旧移民老移民矮化自己的新加坡人不在此讨论的范围。
学生写文章说出自己对外来的人的看法,老师就写信到报馆发牢骚,就因为老师自己感觉不自在。
以中立的角度反复阅读华文报的多篇相关文章,通常会感觉早报是外人说话比较大声。
外人在主导新加坡人,随他们以外人的角度来思考新加坡人存在的意义。
怎么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一次反客为主?
是快淹水了吗?干嘛需要绝地大反击?那么紧张作什么?
那新加坡公民就没话说了吗?
有什么好争的?
干嘛需要说新加坡人理直气壮?
本来在自己的地方照顾自己人哪里需要担心的?
当然,政府就是因为听到许多我们没听到的声音,所以就一直在调整移民政策。
所谓的调整,就是一下子调错一下子又调对然后又调坏。
那不是上帝的旨意,也不是齐天大圣暗通讯息,更不是来自宇宙的光信息。
目前看来,低薪工友还没机会有震荡疗法来拉抬薪金,移民政策却早已出现震荡疗法。
马上会影响许多人的,是那些比中下还要低的阶层,嫁娶外地人的人在伴侣医疗费用方面会出现压力。
而小一入学优先权能抢多少次?又不是家里有一队足球队等着上小学,那么不爽干什么?
再除了那些永久居民买房子会受影响,还有什么是与金钱挂钩的?
难道会以为迟早外地人搭MRT搭巴士会必须付多一倍?
难道会以为外地人到咖啡店会喝到比新加坡人薄一倍的咖啡?
难道会以为外地人到食阁小贩中心再也不允许用纸巾霸位?
赌场不是在亏待新加坡公民吗?新加坡人进自己的国家土地要还钱,外地人却不需要。
新加坡哪里会好?
美女太少,男人都戴眼镜,停车常接罚单,电脑常翻译错中文惹自己血压高。
而且这里会淹水,人们都在喝厕所用过的水,地铁常坏,巴士常塞,部长常被骂,华文报纸太薄。。。。
那些认为自己是人才,可以到处去闯的,可以去试看看啊!怕什么?
不是说去到其他地方会更自在更有尊严吗?敢敢去吧!
去吧!我们新加坡人精神上支持你们再到其他国家闯!
那还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为什么不值得讨论?
很简单,这里是新加坡。
为什么新加坡公民不能优先?

Apr 16, 2012

几张旧粮票


在旧书里找到旧车票的同时,也找到了几张新加坡人乃至九十后的中国城市人可能很少见过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代币:外汇卷和粮票。

这几张粮票,有很多故事。作为一种代币,能留到今天,没有“被用掉”,因为他们用不掉,是受骗的证据。

那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后的八十年代初,陪着父亲带着爷爷回乡探亲,爷爷一到就打算在那阔别了近二十年的家乡老屋子里呆着,哪儿都不去,一个月后才回新加坡。若陪着爷爷在那一望无边又好像只能种出木薯的家乡呆上一个月,自己肯定会发疯,所以就到处去逛逛了。

那时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城市很少,爷爷家乡那个穷乡僻壤更不可能是什么对外开放的乡镇,到处去逛逛是何等不容易。除了一些较大的乡镇里有见过世面的人外,很多人都拒收当时刚刚发行不久的外汇卷,而当时咱们这样的侨胞也只能用外汇卷,所以整个逛逛的过程在住宿和交通方面都诸多不便的。


在吃方面尤其不方便。当时的个体户餐厅不多见,都是国营的或者单位经营的饭堂,不只外汇卷不收,就连人民币也不收,就只接受粮票或他们自己的代币(餐卷)。逛得是步步难,餐餐难,有时还差点搞得要露宿街头。

后来走的地儿多了,接触的人多了,就知道几乎每个地方都有黑市活动点,可以用外汇卷兑换人民币或粮票。还好当时所接触过的平民老百姓都还很善良敦厚,对咱们这样的侨胞除了好奇外,好像没有什么企图;除了黑市里的人。

兑换来的人民币还好,即使是又脏又破,不怕没有人要,所以总能花得出去。在那个年代,应该是没有伪钞的存在,大家都花得很放心安心。粮票就不一样了,粮票上都印有年份,兑换的时候说是年份没有关系,殊不知每一个年份都有他们那才刚刚开放的市场价值,有一些旧年份是不管怎样都没有人肯接收的。

就这样,书本里才有机会夹了几张“没人要”的旧粮票。

Apr 10, 2012

几张旧车票


清理书架时,发现了几张夹在旧书里的巴士车票。看着上面的面值,应该是当学生时期的车票,那就有差不多四十年的历史了。这个一角钱的学生票价,好像维持了一段很长的时间都没有涨价,而且是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当时的管理层好像没有现在管理层的贪欲。

这跟报纸一样纸质的车票,这含有油墨香味的车票,这印有个别序号的车票,原来承载了那么多的集体记忆。摸着,嗅着,端详着这三寸半长一寸宽的小车票,一幕幕的回忆都排山倒海似的涌现出来。

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多车道的单程路,没有冷气的车厢的日子,今天只需一刻钟就能到达的地方,当时巴士的车速又慢,上下车的人又多,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抵达。多少个和剪票员查票员瞪眼的日子(多数的都对学生不太友善),多少个在车厢里昏睡得错过下车站的日子,多少个在大雨天车窗紧闭而汗流浃背的日子,多少个在巴士徐徐开动时还在快步追赶跳上车的日子,要是给现今的父母们看到了,不知能有多心痛。

没有智能手机可以比的日子,我们比的是谁的车票序号比较漂亮,我们比的是车票和月票上的剪洞比较特别,我们比是车票背后印的讯息比较有趣。

没有人会同情我们要步行45分钟才能到巴士车站搭车,没有人会责备我们为了不错过这趟车去等不知几时才能抵达的下一趟车而把身子吊在行驶中的巴士车身外,没有人会鄙视我们贪小便宜而略施小计让剪票员不在月票上剪洞。

当然,不是每次使计都成功,不然就不会有这些旧车票了。这些车票都是在长假期间,不发售月票,或月票的洞都被剪完了,迫于无奈才掏钱买的。

不过说到巴士不准时,等候时间长,和拥挤的程度,与现在的标准比起来,现在的巴士服务就如同天堂。

Apr 5, 2012

“邻避”,为什么会这样?

长者设施是所有国人都需要的,但却没有人愿意让长者设施建在他的住家附近,这么一来设施建不成,所有人都没得使用。总理认为“邻避”(英文not in my backyard缩略语NIMBY的音译)不应成为国人的普遍态度,否则我们就无法迈步向前。他还说国人以前不是这样的。新加坡过去数十年的一大优势,是国民愿意为大局着想。从个别的一个发展项目来看,某些人可能获得比较多好处,另一些人则得忍受噪音、灰尘、不便等负面影响。但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由于多数人愿意以大局为重,因此国家进步了许多。

用托老中心和劳工宿舍的抗建事件来说事,这位拿着全球最高薪水和最近又因为表现一般发给自己两个月花红的元首,真的是让纳税人觉得那钱是花得一文不值。

之前没有人抗建,不是因为是“新加坡过去数十年的一大优势”,也不是“国民愿意为大局着想”,是因为很多人还不清楚他们带来的负面后果。后来建得多了,受害的都长期承受那些设施给居住环境和其他方方面面的恼人扰人生理心理骚扰。明白它们的后果当然能反对就反对,这是人之常情。

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若果真的为大局着想,何不建议把将建的托儿托老中心和外劳宿舍都建在部长总理的住家旁边或附近,或建议建在所有的有地住宅区附近?部长们,有钱人们应有隐私权,居所宁静权,人身安全权,普通老百姓就不应有吗?

还用孙旭的“狗比人多”事件,来尝试证明这两极化是本地人和外来人的对立两极化。不知所谓,犹不知现在社会上的两极化,根本就是富有的和贫穷的两极。

Apr 3, 2012

菩提树下的落魄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了。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那三个落魄人,在菩提树下能成些什么事?

还能怎样,还不是喝喝啤酒咖啡乌,抱怨一下日子,埋怨一会儿生活,数落一阵子政府;然后聊女人,谈电影艺术小说文学。都是潦倒工程师,都是还不肯放弃道德正义,中华文化的卫士,在为那已经少得可怜的东西,努力珍惜。咱们这样的凡夫俗子,在这棵菩提树下,也就只能这样了。

又或许,咱们太在乎手头上那些少得可怜的拥有,所以愧对菩提树了。不是吗?你看人家佛陀,可是放弃了王位,舍弃了三宫六苑的温柔乡,劳了多少心智,苦了多少筋骨,才被蔽在菩提树阴下。

继续努力吧。当有那么一天,能够放下和舍弃自己的所有,一定再到这菩提树下来。希望菩提树,还在。